馬來西亞《南洋商報》7日刊文指出,中日兩國因釣魚島爭端出現的緊張局面出現了回暖的跡象,中日關系的走暖對兩國是有利的。中日兩國應有大智慧和大格局從“小島的魔咒”中走出來,去思考兩個經濟大國的未來。
文章摘編如下:
4月2日的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認為,中日關系在6個月的“冰凍期”后,兩國關系出現了回暖跡象。
日本在東北亞是孤獨的,中、俄、韓和日本都有著同樣的主權問題,日本和中國釣魚島沖突,說明日本在東北亞的地緣處境是難堪的。
釣魚島沖突帶來經貿上的問題。相比內需市場很大的中國而言,外向型更強的日本對華市場依賴更重,中日兩國經濟角力也以日本的落敗而告終。中日關系不能再這樣僵持下去,否則中日兩國都會吞下兩敗俱傷的苦果,這是中日兩國的共識。
雖然中日雙方因為釣魚島沖突影響了官方來往,但民間交往的渠道一直暢通。有利于中日關系改善的好消息還有不少。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訪問日本,4月下旬,日中友好會館會長江田五月還將到中國訪問。
被視為“知華派”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攜夫人訪華并參加博鰲論壇。共同社認為,這將緩和因釣魚島問題陷入緊張的兩國關系。
更重要的是,將中日關系扯入麻煩境地的石原慎太郎日前重病在養,他的鼓噪減少,也舒緩了中日釣魚島沖突的輿論熱度。
3月28日,中、日、韓三個東亞國家結束了首輪自由貿易協定談判(FTA),為三國建立自貿區打下初步基礎。雖然這一談判必然面臨艱難險阻,但從首輪談判的效果看,中日韓三國在面對歷史情結和島嶼主權沖突等麻煩問題時,依然體現出地緣大局意識和經濟理性。
中日兩國應有大智慧和大格局從小島的魔咒中走出來,去思考兩個經濟大國的未來。東北亞的春天是美麗的,在桃花繽紛和櫻花爛漫的時節里,中日關系如果能突破寒冬的桎梏而走進和煦春風里,符合兩國利益。
(來源:中新網 編輯:小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