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6月26日電 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6月25日,日本“廣島神樂”在北京舉行中國公演首場演出。公演活動由中國國際交流協會、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以及日本特定非營利法人世界組織合辦,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和日本國駐中國大使館協辦,并被列入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官方指定活動。
演出開始前,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李成仁、日本特定非營利法人世界組織理事長中田選和日本國駐中國大使館公使山田重夫分別致辭。
李成仁在致辭中指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日友好的基礎在民間,民間人文交流是中日關系的一大特征,曾為打開兩國邦交正常化大門做出過重要貢獻。中田選說,對日本而言,中國是文化的恩人,“廣島神樂”是日本最古老的傳統藝術,從某種意義來講是“日本人靈魂的起點”。山田重夫則希望“廣島神樂”中國公演,能讓更多的中國朋友對日本傳統藝術有一個嶄新的參與,同時讓這份參與發展成為心靈的紐帶。
新聞鏈接:日本神樂
日本神樂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有關神樂的史料記載最早出現于《萬葉集》。《萬葉集》類似于我國的《詩經》,所收詩歌來自公元4世紀至8世紀中葉。遠古時期,人類面臨著極其嚴峻的生存環境,除了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和水以外,火、太陽、月亮、星星、森林、大海,都是人類祭祀祈禱的對象。這些祭祀活動逐漸形成相對固定的形式,進而出現了歌舞、神器。此后,經過不斷的升華提煉,便形成了傳統文藝。無論是在日本皇宮的賢所中作為儀式舉行的神樂,還是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街頭表演,都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神樂”。在日本島根縣邑智郡等地區流傳的“大元神樂”已被列入日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稱,這就是“廣島神樂”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