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筷子很難吃著東西,兩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夾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斷。”這是李克強總理在第八屆東亞峰會上的形象比喻。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東盟在防災救災、網絡安全、打擊跨國犯罪、聯合執法等非傳統安全領域深化合作的諸多建議,反映了該地區國家的共同心聲,得到積極響應。
無獨有偶,樸槿惠總統訪華期間,中韓雙方也提出類似合作思路。韓國是美國的盟國,東盟一些國家也是美國的盟國或非北約盟友。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安全合作乃至軍事合作,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種種跡象表明,要建立東亞命運共同體,沒有安全共同體支撐,是不堅固的。東亞地區,必須突破“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亞洲悖論(樸槿惠語)。
蘇聯解體后,中國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積極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倡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綜合安全,這對冷戰時期的舊安全觀而言,是巨大歷史進步。如今,國際安全問題出現了新的變化:
首先,國內安全與國際安全難以區分。金融、信息等領域的安全問題,既是國內問題,也是國際問題。新疆等地的暴力恐怖事件,也非單純的國內安全問題。一句話,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安全全球化挑戰。
其次,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難以區分。海上安全問題既可能是傳統海上島嶼、島礁領土爭端引起,也可能是海盜、海上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引發,原有的傳統—非傳統安全區分可能過時。
再次,安全防范與安全維護難以區分。網絡安全突顯就是典型例子,既有防范黑客攻擊的難題,也有維護網絡開放、安全、自由的矛盾。
最后,安全威脅來源與安全治理難以區分。傳統上,貓和老鼠的游戲角色分明,邏輯清晰。如今,網路恐怖襲擊等行為表明,安全威脅來源,安全管理機制更復雜化、多元化。
針對時代變遷,中國應適時提出大安全觀,主要內涵包括:
一是安全共享。歐盟是主權共享的成功范例,亞洲地區則應成為安全共享的典范。冷戰時期的安全共享是集體安全、安全聯盟,如今已落后于時代要求,必須超越。相關國家共同分享繁榮,也共同分享穩定。這就是安全共享的基本邏輯要求。
二是安全共擔。即共擔安全責任。以一己之利,破壞安全大局,必須得到有效制止。在南海問題上,一些國家炒作航行自由來圍堵中國,就是攪局的不負責任行為。安全利益攸關方,首先是當事國,其次是域外國家,必須發揮湄公河聯合執法精神,共同承擔相關安全職責。
三是安全共建。李克強總理在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講話提出,穩步推進海上合作,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就是說,海上安全通道,不僅事關相關海域國家安全利益,也事關域外貿易體切身利益。為更好開展海上安全合作,中國可效仿上海合作組織,倡導成立海上合作組織。
四是安全共贏。你安全,所以我安全。這是新時代可持續共同安全觀的典型寫照。任何國家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的國家不安全基礎上。安全共贏就是要實現“我的安全也是你的安全”制度安排,讓各國共享安全夢。
網絡、太空、公海等全球公域問題突顯,給國際社會的安全治理提出新的挑戰。為應對挑戰,中國應極力倡導大安全觀,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安全公共產品。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義桅 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