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在斯里巴加灣市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并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李克強總理在第1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
2013年10月9日,文萊斯里巴加灣市
尊敬的文萊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陛下, 各位同事:
下午好!很高興在美麗的斯里巴加灣市與大家相聚。蘇丹陛下多次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對促進中國與東盟合作付出了大量心血,感謝蘇丹陛下和文萊政府為本次會議所做的精心準備和周到安排。這是我第一次出席這個會議,希望與在座的新老朋友深入交流,共商合作大計。
2013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10年來,中國與東盟關系蓬勃發展,合作取得累累碩果。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深入,在許多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上相互支持,保持了睦鄰友好、和諧共處。雙方務實合作進展迅速,從2002年到2012年,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23.6%,目前已達到4000億美元;相互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增長3.4倍。中國成為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和東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由貿易區。雙方人文交往日益密切,民生與社會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去年中國赴東盟國家游客達969萬人次。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抗擊重大自然災害中,雙方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夯實了合作的民意基礎。
回首這10年,國際形勢風云激蕩,東亞發展乘勢而上。中國與東盟合作之所以獲得豐碩成果,關鍵在于互信、務實、包容,歸根結底是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順應了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當今世界,各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都更需要密切合作來促進各自發展,都更需要以長遠眼光看待彼此關系,都更需要像一家人一樣齊心協力、共建未來。為此,我認為應進一步強化兩點共識:
第一點共識,推進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戰略互信,拓展睦鄰友好。冷戰結束后20多年來,國際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東亞能贏得快速發展的機遇期,最重要的是我們共同維護了地區和平與穩定。沒有安全的環境,經濟繁榮就難以維系;沒有相互的信任,互利合作也難以深化。中國將一如既往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一如既往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通過友好協商和對話化解分歧;一如既往支持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地位。我們愿與東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共同成長。如果說中國和東盟互為“經”、“緯”,互信就是“梭”,經緯緊密交織,才能織就未來合作的壯麗錦繡。
南海形勢總體是穩定的,南海存在的一些分歧不會也不應當影響中國與東盟關系大局。南海爭議應由直接當事方通過協商和談判解決。中國與東盟國家應攜手繼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為和平解決爭議創造良好環境。在和平解決爭議前,中方主張有關爭議國積極推進共同開發。南海的航行是自由的,南海的航行安全是有保障的,每年有10多萬艘各國貨輪暢行其中。中國愿繼續與地區各國維護好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達成的重要政治共識,是南海和平穩定的基石。上個月在中國蘇州成功舉行了落實《宣言》高官會和工作組會。中方愿同東盟國家在全面有效落實《宣言》進程中,大力推進海上務實合作,并在落實《宣言》框架下繼續就制訂“南海行為準則”開展磋商,本著協商一致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準則”制定進程。寧靜的南海是各國之福,南海起波瀾對誰都不利,我們要共同努力,讓南海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第二點共識,深化合作的關鍵是聚焦經濟發展,擴大互利共贏。中國和東盟都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東盟和中國擁有19億人口,這是一個巨大市場,開發潛力無限。中國與東盟國家加強經貿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已成為克服前進障礙、促進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關鍵是要進一步行動起來,再辦成幾件大事,使雙方務實合作再上一個新臺階。中方愿大力支持湄公河次區域及東盟東部增長區的發展,縮小各國間發展差距,促進東盟共同體建設。近期一些東南亞國家金融市場出現波動,但并未引發新一輪危機,這得益于各國加強經濟改革、結構調整和金融監管,也得益于在金融等領域溝通、協調與合作。我們應該繼續維護共同利益,這樣才能使雙方合作的紅利最廣泛地惠及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