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國社會各界和廣大網民紛紛表達了凈化網絡空間、推動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呼聲,對當前正在開展的打擊和治理網上傳播謠言行動抱以強烈期待。有關人士呼吁,要進一步化期待為行動,主管部門、互聯網企業和廣大網民等多方攜手、共同努力,建設文明誠信、安全有序的網絡環境。
“軍車進京”產生惡劣社會影響、“滴血食物傳播病毒”引發恐慌、地震謠言令山西數百萬人街頭避“難”、“蛆橘”傳言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近年來滋生蔓延的網絡謠言,既有公民個人的誹謗,也有公共事件的捏造;不僅侵害公民名譽、傷害個人感情,更損害國家形象、阻礙經濟發展和影響社會穩定。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和互聯網業界付出努力,還需要廣大網民不信謠、不傳謠,自覺抵制謠言、積極舉報謠言,共同營造網絡謠言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網絡新聞協調局局長劉正榮表示。
劉正榮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3月中旬以來,據不完全統計,互聯網信息管理部門會同通信、公安等部門清理的各類網絡謠言信息已達21萬多條,依法關閉的網站已達42家,網絡環境有所改善。
作為重要的網絡“過濾器”,互聯網企業在整治網絡謠言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長趙志國說,各類互聯網企業都要履行法律責任、社會責任,依法辦網、誠信辦網、文明辦網,不能為網絡謠言傳播提供平臺。
“任何一個公司,在所在的國家就要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法規,不能做出逾越法律法規之外的事情。”百度公司副總裁朱光告訴記者,當前網上充斥著很多虛假和不良的信息,百度將長期投入大量的技術力量,通過技術升級,從源頭上增強識別能力和過濾能力,讓網民有一個健康、安全、放心的網絡環境。
不少網民也指出,在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社會穩定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阻止謠言的傳播,都要意識到自己也是制止網絡謠言傳播蔓延的“把關人”。
由“謠鹽”導致的“搶鹽”風潮令許多人印象深刻。浙江省社科院社會所副所長楊建華認為,這應當引起人們的反思,“聽信謠言折射出公眾對于相關知識的缺乏以及科學判斷力的欠缺。這種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卻容易成為重大公共事件的導火索和放大器。”
對此,一些專家表示應加強通俗性科普宣傳,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同時,也有專家強調加強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公眾網上法制意識和道德素質的緊迫性。
“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平臺,已成為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鼎立律師事務所律師施杰認為,刑法中規定的侮辱罪、誹謗罪,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等,也應當適用于網絡世界,構成犯罪的就要依法追責。
施杰向記者表示,網絡是保障公民言論自由權利的重要載體,但公民在網上行使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自覺維護網絡秩序,遵守法律法規。
不少法律界人士指出,每一位公民都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考量自己的言論是否有事實根據,是否會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是否會對國家和社會形成危害。提高獨立判斷能力,善于甄別事實真相,不捏造事實,不傳播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守法公民的應有之義。
不少專家和有關人士都談到了一個共同點,即鏟除網絡謠言孳生蔓延的土壤。他們強調,不僅要強調法制、制度和機制的不斷完善,實現對網絡有效監管,及時澄清事實,更要強調政府部門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化解百姓關心的社會問題。公共機構要承擔起傳播真理、凝聚共識的責任,大力宣揚正確的是非觀、美丑觀、善惡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網絡謠言失去生存的土壤。
(來源:新華網 編輯: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