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6日報道,日本研究人員日前發現,在試管培養的胚胎干細胞中添加一種特定的蛋白質,居然在10天內自發長成了類似發育中的胚胎眼的結構。這些干細胞經過進一步培養之后,若能生成完整的視網膜,就能移植到失明和視障人士的眼睛中,使他們重見光明。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胚胎干細胞放進試管里進行培育,一開始只是希望這些干細胞能形成一種可以辨識的器官。為促進其生長,科學家在試管中放進一種特殊的蛋白質。10多天之后,他們驚奇地發現這些干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視網膜的凹形球面。經測試,細胞功能正常,并能夠相互聯系。
專家稱,之前他們曾將這種培育出的視網膜成功移植到老鼠眼中,希望10年內可以開始對人進行視網膜移植的臨床試驗。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眼科學家羅賓?阿里說:“這項研究成果無論對于視網膜的研究還是對于再生醫學都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是我們第一次能實時觀察哺乳動物眼球發育的過程。更令人激動的是,這種結構不是在活體動物身上形成的,而是由培養中的胚胎干細胞自發形成的。”
據悉,培育出來的視網膜神經細胞最終將形成類似于新生兒視網膜的六層結構。
統計顯示,單單英國就有100萬以上的人患有由視網膜損壞或病變而導致的視力障礙。這項研究除了會給視障人士帶來福音之外,還具有潛在的應用能力,包括為色素性視網膜炎等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方法。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