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紐約亞洲協會總部講話。當天,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來到總部位于紐約的美國亞洲協會,在出訪亞洲四國之前,就美國的亞洲政策等問題發表講話,并接受亞洲協會成員和媒體的提問。新華社記者申宏攝
希拉里說發展美中關系對美國未來至關重要
隨著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1月20日宣誓就職,新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也走馬上任。她將如何收拾布什留下的外交“爛攤子”,備受人們關注。1月13日在出席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就其國務卿提名舉行的聽證會時,希拉里表示,要運用“巧實力”(Smart Power)來應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形勢,并稱這種精明外交具有“絕對重要性”。
不要為“巧實力”迷惑
“巧實力”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蘇珊尼·諾瑟2004年在《外交》雜志上提出的,強調綜合運用硬實力和軟實力來實現美國外交目標。2007年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和著名學者約瑟夫·奈發表題為《巧實力戰略》的研究報告,明確提出運用“巧實力”進行對外戰略轉型,幫助美國擺脫當前困境,重振全球領導地位。
然而,究其實質,“巧實力”是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它既包括了硬實力與軟實力,又沒有對使用軟硬兩種實力的比例做出明確規定。任何決策者實際上都可以聲稱其對實力的運用是“巧實力”。比如,10%的軟實力與90%的硬實力的混合,以及90%的軟實力與10%的硬實力的混合,都可以被其使用者描述為“巧實力”。即使被希拉里貶為“不可思議的自我毀滅”的布什八年外交,亦不可否認其是軟硬實力的綜合運用,攻打伊拉克與阿富汗屬于硬實力,而美元外交、“顏色革命”則屬于軟實力。即使是那些新保守主義者們亦完全可以將其理念歸結于軟硬實力的“巧妙結合”。
所以,巧實力這一概念的弱點在于“巧”字具有強烈的主觀評價色彩,與“軟”“硬”之類的客觀劃分有區別。每個人都可以將其所執行的政策稱之為“巧實力”,而將對手的政策貶低為缺乏“巧實力”。
但是,希拉里絕非沒有想法的平庸之輩。她的外交體系形成于克林頓任總統的時代,在競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過程中亦曾清晰并一以貫之地加以闡述。因此,對希拉里突然冒出的“巧實力”,我們應當理解為,她需要一個能夠被公眾接受但又不為自己套上枷鎖的有利的名詞。同時,我們也應當從美國新政府所面臨的形勢,以及新總統的內政外交全盤布局,來考察“巧實力”背后隱藏的實質,來了解希拉里的“巧實力”配方中究竟軟硬實力的搭配比例為多少,從而真正探測美國的新外交走向。
巧實力是“療傷”的代名詞
希拉里面臨的形勢逼人,她要面對前人留下的爛攤子,從八年的“自我毀滅”中將美國救出來。如果說布什時期的外交是以美國利益凌駕于各國利益之上的話,希拉里的外交則要改變姿態,放低身段,鼓勵各國與美國患難與共。
布什時期在新保守主義的影響下,美國自恃國內穩固而對外擴張,既有硬的一手戰爭擴張,又有軟的一手政權顛覆;而目前的奧巴馬時代,則是要擺脫布什時代的誤判而回歸現實,那就是美國國內形勢不穩,需要首先關注國內問題,對外則需要收縮。有專家甚至直言,美國經濟的解藥在國外。而奧巴馬的近期言論亦明確表示,他的工作核心是美國經濟,外交則是為美國經濟保駕護航的一種方式。之所以任用希拉里,也是希望借用她的聲望,守住外交,做好對外收縮,防止外患內襲。用我們熟悉的語言來講,是希望希拉里領導下的外交,服務于國內經濟大局。
在這種情況下,希拉里的“巧實力”內容,實質上只有一條,就是“療傷”。既要療布什造成的戰爭創傷,又要療布什冒犯的盟友之傷;既要療布什冒失形成的國際組織之傷,還要療布什單邊行為造成的雙邊關系之傷。
所以,希拉里在聽證會上明確表示,“外交政策必須建立在原則與務實的基礎上,而不是頑固的意識形態;必須建立在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而不是情緒化和偏見”。言下之意,美國對伊朗、朝鮮,固然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差別,但也需要考慮到美國目前的狀況,而盡量少地使用武力,更多地在交往中促變。她提出,“我們必須使用被稱之為巧實力的政策,即面對每種情況,在外交、經濟、軍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所有政策工具中,選擇正確的工具或組合”。她強調,“奧巴馬政府毫無疑問將把外交手段作為首要工具。只要看看朝鮮、伊朗、中東和巴爾干,就能意識到這種意志堅定的精明外交具有絕對重要性”。
同時,“療傷外交”需要美國首先表現出誠意。這不僅要停止海外軍事力量的過度運用,甚至在外交中也需要盡量少地用“軍事遏制”、“武力威脅”作為手段。希拉里也表明了這一點。她在講話中暗示美國的外交政策將脫離軍事化。她說:“我們一定要用‘巧實力’,用盡一切工具。有了‘巧實力’,外交將是對外政策的先鋒。”
美國“療傷外交”需要中國
希拉里的“療傷外交”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中國。她已經表達了與中俄等不同制度大國修好的意愿。她表示要“促進舊聯盟,形成新聯盟”。言下之意,美國將尋找合適的聯盟伙伴,而所有目前有能力與美國共渡時艱、幫助美國“療傷”的國家,恐怕都會落入美國視野之中。
希拉里在發言中五次提到中國,表達對中國的重視。她說,“在變動的世界格局中,中國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我們要和中國保持積極合作關系”;“這不是單方面的努力,我們所采取的行動有賴于中國未來在處理國內外問題上采取何種選擇”;“我們應與俄羅斯和中國一起,解決反恐、核擴散、氣候變化、改革金融市場等重要的安全和經濟問題”;在講到要將新興國家納入美國外交的視野時,她說,“我們都知道新興國家像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印尼等都感受到了當前的金融危機,從長期來看,他們都是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全球經濟穩定的伙伴”。
在一些美國人看來,中國擁有全球超級“買家”的實力,美政府無論是“救市”還是發債,都需要中國雄厚的“療傷”資金。以此推論,希拉里上臺后,可能與中國保持良好的互動勢頭。
但是,根據希拉里的講話,她對中國的重視有一個條件,就是“有賴于中國未來在處理國內外問題上采取何種選擇”,這給美國政策留有余地,不排除在總體對華友好的格局下出現不和諧音。
希拉里的“療傷外交”也可能給他國帶來一些傷害。希拉里稱,“巧實力要求同朋友和敵人都進行接觸”,她還稱,要“在敵意和復雜性中間尋找承諾和可能性。”這些指導思想意味著美國將更加務實與實用,加大對全球資源的爭奪力度。
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與所有國家做“盟友”,希拉里“促進舊聯盟,形成新聯盟”的“巧實力”外交,無非是一種理想化的政策托詞,是整個奧巴馬團隊“悲觀的現實主義政策”的具體體現,其遠期目標在于拯救美國經濟,走出金融危機;近期目標在于高調與布什的單邊主義劃清界限,盡快擺脫布什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