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加強國際友好往來和合作,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同時也會促進進一步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我們提倡以國際對話化解沖突、解決矛盾,而國際對話不只是政府間的對話,也需要各國公眾間的對話?!肮餐饨弧本桶恕罢饨弧币酝獾母鞣N對話方式。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啟正。
“公共外交”是一種面對外國公眾,以文化傳播為主要方式,說明本國國情和本國政策為主要內容的國際活動。它對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輔相成的支持性意義。進行公共外交的主體包括政府外交部門,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組織,如民間團體、大學、研究機構、媒體、宗教組織以及國內外有影響的人士。他們可以借助各自的領域和國際交往的舞臺,面對外國的非政府組織、廣大公眾,甚至政府機構,從不同角度表達本國的國情和國際政策。公共外交比起我們熟悉的“民間外交”的內涵更豐富。
通過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廣泛地面對外國公眾和主流社會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強本國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響力,改善國際輿論環境,維護國家的利益。
在當代,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決定于本國國情,也受制于國際環境,這不僅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軍事環境等,也包括國際輿論環境。
由于意識形態的差異和利益的沖突,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時有嚴重的歪曲乃至攻擊,像連年不斷地制造“中國威脅論”這樣的炒作熱點。西方政治家制造了意識形態鴻溝,并通過他們強大的媒體宣傳,致使外國普通人士也對中國有眾多誤解。如認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缺乏民主,中國正常的國防建設被認為是為了取得軍事霸權,中國經濟的發展被認為會增加外國的失業率,甚至光明磊落的中國對非洲的政策被誣為新殖民主義。
對中國的不解、誤解和偏見,不利于我國,也不利于他們自己,因為偏見會使他們的對華政策隨之產生嚴重偏差??梢哉f,正確認識中國這個有13億人口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事關他們的根本利益,也是世界和諧的必要因素。但是,我們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媒體能在公正立場上報道中國,更不能寄希望于他們來填補自己制造的輿論鴻溝。我們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首先要寄希望于我們自己。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說明中國,是中國和平發展的基礎工程。在這個方面,我們不但要會聽,還要會說,會交流,傳統的外宣工作是現代公共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后者的內容更為廣泛。公共外交在國際交往場合無處不在,具有廣闊的舞臺。公共外交隨時隨地都體現一個國家的形象:公共外交可以體現在一次中國文化展覽盛會上,又可以體現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或一次中國出口產品推介會上,甚至體現在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一次交談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日益臨近,我們要把這兩個盛會辦成向世界說明中國真實形象、提升中國影響力的盛會,因此籌劃公共外交方面的工作已經刻不容緩。(趙啟正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