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漫長的蕭條期之后,英國經濟近期終于開始抬頭,露出了復蘇的跡象。但與此同時,一個新問題也出現了:“僵尸”公司。
所謂的“僵尸”公司,就是指在經濟蕭條時期,英國政府為了控制失業、大幅降低銀行貸款利率后,一批本來已經“行將就木”,卻最終“茍延殘喘”存活下來的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已經不具備足夠穩定的現金流以發展業務、重整旗鼓。用到處借債的方式,他們剛剛好能夠做到借貸相抵。但他們手頭實在太緊,一個不小心,就會入不敷出。面對逐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僵尸”公司們也無力應對,只能繼續走在隊伍末尾,拖經濟的后腿。
過去,“僵尸”公司主要是集中在金融領域,但如今英國的“僵尸”公司卻橫跨多個領域,包括服務業、制造業、零售業、乃至電子商務領域,均有“僵尸”的身影。據統計,這些公司手中大約雇傭有100多萬員工,如果讓這些人一下子全部失業,無疑是要把剛剛出現的好形勢“扼殺在搖籃里”了。同時,這對于政府來說也只會意味著“火上澆油”。面對此情此景,除了繼續把銀行利率控制在低水平、養著這些企業外,政府也實在是手足無措。
據統計,目前,英國這類的“僵尸”公司大約有20萬家之多,面對好不容易走出迷局,開始復蘇的經濟形勢,這些“僵尸”公司該何去何從,實在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