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漲船高,但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投資者尤其應避免掉入“非法集資”的陷阱。日前,北京保監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和危害,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尤其需對“高額回報”保險產品提高警惕,自覺遠離和抵制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以特定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的行為。非法集資是違法犯罪活動,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一是當事人投資的本金和利息會遭受嚴重經濟損失;二是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三是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此外,非法集資的犯罪特點是手段多樣,隱蔽性高,欺騙性強。
保險業已發生的非法集資案件主要表現為:一是利用保險公司聲譽虛構投資項目并承諾給予高額回報,誘騙消費者投資;二是利用保險公司或代理機構營業場所獲取消費者信任,在銷售保險產品或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時,以投資理財的名義,借機向消費者非法籌集資金。
例如,2012年發生的一起保險非法集資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其保險公司代理人身份,與當地銀行工作人員相互勾結,通過銀行營業網點,以明顯高于銀行利息的高收益為誘餌,以理財產品名義向消費者推銷偽造的假保單,導致上千受害人受損達5000余萬元。
如何才能有效抵制非法集資呢?北京保監局建議,首先要看清銷售人員身份。要主動詢問保險銷售人員的姓名、營銷員編號及所在保險公司的全名,必要時應登錄中國保監會的網站查詢保險機構合法性,并致電保險公司核實銷售人員身份真實性;
其次,要認清保險產品。要認真閱讀保險條款,看清合同約定的收益領取方式,不要盲目聽信銷售人員“收益高”、“回報快”等不實承諾,避免上當受騙;
再者,要注意繳費方式。消費者切忌將現金直接支付給銷售人員,更不要向銷售人員指定的某個特定賬戶匯款,要盡量選擇轉賬至保險公司賬戶等付款方式,確保資金安全;
最后,要及時確認保單的真實性。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并收到保單后,應通過保險公司網站或客服電話查詢投保情況,并檢查保險合同所載明的個人信息和保險利益是否與銷售人員介紹的內容一致,切莫將保單束之高閣,事隔多年才發現上當受騙的話,則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