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4月4日公布利率決議,宣布維持利率水平在0%~0.1%不變。同時日本央行出臺多項非常規寬松舉措,包括擴大日本國債購買規模、提前推出開放式資產購買計劃、擴大風險資產購買量、延長所購日本國債的期限等。
日本央行的激進寬松政策,標志著這個失落了20多年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開始了背水一戰。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貨幣寬松措施在短期內可對日本股市和消費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日本經濟自身的結構性矛盾。寬松政策將進一步推升日本的債務水平,不利于日本經濟穩定長期發展。
不得已而為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祭出三板斧:貨幣寬松、財政刺激和經濟增長戰略。日本央行新行長黑田東彥上任伊始,配合安倍,急忙推出第一招:新的貨幣寬松措施。
日本央行政策變革的尺度之大超過市場預期。黑田不僅史無前例地為實現2%的新通脹目標設定了兩年期限,還一鼓作氣地宣布將貨幣基礎擴大一倍,日本央行每年將增加60~70萬億日元的基礎貨幣,每年增加購買50萬億日元的國債規模……
從其他發達經濟體的經驗中可以看出,定量寬松措施本身并非是解決經濟困境的靈丹妙藥。日本同樣要面對這樣的難題。
目前,日本公共債務已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0%,在發達經濟體中獨一無二。由于日本國內老齡化的持續加劇,原本充裕的國民儲蓄日益縮水,國民無法像支撐此前的巨額財政赤字,日本債務風險將不斷累積。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寬松帶來的流動性大幅增加,將推升日本國內資產價格,從而帶動整體物價水平上漲,日本央行調整利率的壓力也在積蓄。如果提高利率,意味著日本政府將背負更沉重的利息支付壓力,債務雪球會越滾越大。日本將面臨“囚徒困境”,要么政府像希臘那樣實行緊縮政策,進行債務重組;要么日本央行繼續印鈔,繼續吹大債務泡沫。無論上述哪種情況出現,日本經濟都要承受崩盤的代價。
面對困局,安倍和黑田決定開始冒險之旅。當前的關鍵是,接下來安倍能否用財政手段保證日本經濟增長,用結構性改革激活經濟增長的長久動力,使財稅收入快過債務積累的速度,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有人歡喜有人憂
黑田的寬松政策出臺后,日本產業界對央行的激進舉動比較認可。例如,日本汽車等產業,就期盼寬松帶來的日元貶值,能夠助推動企業出口。
寬松政策推出后,日本央行的季度調查反映出,汽車企業的景氣指數上升10,比上一次調查提高19%;機械企業上升3,提高7%。受日元貶值影響,出口型企業收益大增。調查表明,日元對美元匯率每貶值1日元,豐田、本田等汽車企業的收益將上升80億日元至120億日元。
由于日本國內資源匱乏,一些依賴進口的企業日子就不好過了,日元貶值使這些企業遭受損失。
調查中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同為出口型的家電企業依然“不景氣”。索尼、夏普等家電企業的景氣指數為“負17”。這是因為家電行業已經形成跨國供應鏈,相當部分的零部件需要從中國、韓國進口,海外生產基地生產的產成品返銷日本,因為日元貶值,加劇了這些企業的虧損。
這次日本的量化寬松政策總體來看,對中國經濟來說影響有利有弊。海關總署的數據表明,中國在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中,今年前兩個月,與日本雙邊貿易下降8.2%。中日雙邊貿易的近況并不好,日本此次量化寬松,帶來的日元貶值,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可能比較大。
另一方面,中國從日本進口的高端零部件和機械設備部分比較多,所以日元貶值以后,中國企業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幣去進口更多的日本貨物。
此外,在第三方市場上,雖然會出現中日兩國同種產品的競爭,但這種競爭并不激烈,緣于雙方的產業定位不同。日本產品基本位于高端,中國多數產品位于價值鏈的中低端,雙方的互補性可能會更多。
最后,由于日元的貶值可能導致世界金融市場的或者是資本市場的混亂,有可能擠出日本市場的熱錢,在人民幣幣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防范熱錢流入中國,是監管者應該認真考慮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