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O管線運輸終端
12月25日,俄總統普京借助視頻連線參加了ESPO二期工程啟動儀式。
2012年12月25日,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 輸油管線(ESPO)二期工程正式啟用。俄總統普京當天借助視頻連線參加了二期工程位于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的啟用儀式,并發表電視講話稱:“第二期工程竣工后,俄羅斯向亞太市場的輸送潛力將開始擴大。這對俄羅斯來說意義深遠。”
據了解,ESPO全線長約4200公里,由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Transneft)歷時6年建設完成,耗資高達250多億美元。管線西起伊爾庫茨克州的泰舍特,東至俄羅斯太平洋沿岸的納霍德卡地區科濟米諾灣。一期工程包括鋪設從泰舍特至斯科沃羅季諾的管線,以及在科濟米諾灣建設石油出口設施。二期工程建設從斯科沃羅季諾至科濟米諾灣的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已經于2009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二期工程自2010年初開工建設。
俄羅斯《觀點報》以“為亞洲而建的管道”為題,稱俄羅斯將利用ESPO向亞太國家出口石油,其未來的石油出口重心將東移。
法新社強調普京為一條通往太平洋、耗資250億美元的新輸油管道的二期工程主持啟用儀式,這表明,ESPO的啟用意味著俄羅斯這個能源大國正在逐漸擺脫對停滯不前的歐洲市場的依賴。
路透社將ESPO喻為可與沙皇的西伯利亞鐵路相比肩,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完成的最大基礎設施工程。并稱俄羅斯將其國內東部的石油管道延伸到了太平洋,是看重亞洲能源市場的豐厚利潤,普京也極力鼓勵國內各油氣公司增加在亞洲市場的份額。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報》在報道中預計,ESPO輸油管道將實現普京的夢想――鞏固俄羅斯作為國際石油市場主導力量的地位。
外媒普遍認為,俄羅斯此舉是希望將經由ESPO運輸的石油價格作為亞太地區的基準價格,借此同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定價標準競爭。
數據顯示,俄羅斯2012年通過科濟米諾碼頭出口了1560萬至1600萬噸石油,2013年出口量預計將達到2100萬噸,2014年可以達到2400萬至2500萬噸石油,預計2015年可以達到3000萬噸石油。根據聯合石油數據庫(JODI)11月19日提供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已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日產石油約1050萬桶,已超過歐佩克成員沙特的972萬桶。
俄羅斯此前一直通過鐵路將產自東西伯利亞油田的石油運送至科濟米諾灣,再出口至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國。而ESPO可以將西伯利亞東部貝加爾湖以西油田與中俄邊界附近的重要太平洋港口科濟米諾連為一體。
據俄羅斯駐華使館提供的消息,目前中國也是ESPO輸油管線系統最主要的用戶之一。根據2009年中俄政府間雙邊協議,俄羅斯在ESPO管線上建立了“斯科沃羅季諾―漠河”支線,并自2011年1月1日起每年向中國供應1500萬噸原油。
ESPO二期工程完工后,俄羅斯加強了對歐洲與亞太國家的原油市場影響力,隨時可調整向東方和西方市場供應原油的比例。僅一期工程在今年運輸的原油中就有近1/3出口到了日本。盡管石油出口商會根據收益率來決定石油出口的線路,但歐洲完全有理由擔心俄羅斯會減少向西方國家運輸石油。2013年的輸油計劃顯示,俄將減供歐洲石油,尤以波羅的海烏斯特盧伽港的減幅最大,將減少20%。
然而,管道運營商Transneft的總裁尼古拉?托卡列夫在啟用儀式上表示,二期工程運輸的大部分原油目的地是美國。他說:“美國市場將接收35%來自科濟米諾灣的石油,大約30%運至日本,其余的運至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韓國。 ”
不過,如今俄要向美出口石油,似乎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由于北美頁巖氣革命使加拿大和美國都實現了自給自足。隨著美國石油產量不斷增加,今后幾年將會超過俄羅斯和沙特。
此外,還有一些行業分析師質疑俄羅斯是否有能力同時向東西方國家穩定供應石油。俄羅斯計劃2013年通過ESPO二期工程運送大約1800萬噸原油,另有大約400萬噸原油經由鐵路運輸。目前為止,ESPO一期工程每年從東西伯利亞向位于俄中邊界的斯科沃羅季諾鎮輸送的石油達3000萬噸,隨著二期工程啟用,一期的輸送能力也將提高到每年5000萬噸。
瑞士銀行能源市場策略師朱利葉斯?沃克對此表示擔憂:“由于東西伯利亞一些油田產量不如預期,滿足管道運輸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挑戰。”
俄羅斯儲蓄銀行資產管理部門能源分析師瓦列里?涅斯捷羅夫認為,東西伯利亞的石油產量目前剛剛達到現有管道的輸送能力。二期工程的啟用必須依靠來自西西伯利亞油田的石油,盲目擴大管道的輸送能力毫無意義。(來源:人民網-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