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十二五”的門檻,剛剛跨過“而立”之年的資本市場新意盎然、氣象萬千。先是洽洽的瓜子、西王食品的玉米油接踵登陸,意味著“柴米油鹽”紛紛涌進股市;接著,萬達院線、新浪微博乃至“我的鋼鐵網”先后傳出準備上市的消息。
一年觀眾達幾千萬人次的萬達院線,知名度或許比不過注冊人數已經破億的新浪微博。不過,坐享電影商業大片動不動數億元票房半壁江山的院線公司,至少從目前來看,它的商業模式以及盈利能力較之互聯網新貴和提供單一行業信息的網站更為優越和穩定。
盡管如此,不管是“錢景”看好的萬達院線還是口碑人氣如日中天的新浪微博,更不用說偏于一隅的“我的鋼鐵網”,普通投資者知之不多。
那么,當眾多迥然于傳統資源類或制造類公司的新興行業的企業紛紛籌謀上市,如何看之,如何待之?包括投資者、監管者在內的資本市場上的各方,是否足夠開放、包容,是否又做好了足夠的準備?
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相比,院線和微博雖然難稱“戰略性”,但絕對要算新興。戰略性新興產業毫無疑問主要服從服務于宏觀的國家經濟戰略,而院線和微博等新興產業,更多服務于居民的生活與消費。由此,可以兩大視角觀察新浪微博與萬達院線的上市。
一是與“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十二五”主題主線相對應,新興產業將越來越獲得資本與市場的青睞。
這是一個創新與創業的時代。
中國經濟總量累積30多年改革開放成就,已躍居世界第二,中國經濟的創新與活力方興未艾漸入高潮。在指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外,更多的各行各業的新興產業、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不斷涌現,就是一個明證。
一位官員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一個小型企業家座談會上曾說,“現在,10個中國人中,9個人想當老板。另外的那一個人,已經成為了老板。”這成為當代中國經濟社會創業精神的一個生動注腳。
資本市場領域的創新、創業豪情,絲毫不亞于實體經濟。從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資本市場創新業務的相繼推出,到新三板市場醞釀大規模擴容、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大踏步前進,再到向諸如新浪微博、萬達院線的新興企業敞開胸懷,無不說明資本市場與時俱進,創新不息。
因此,只要新興產業能證明它的商業模式以及盈利空間,都可以與資本市場對接,甚至獲得青睞。
二是與更加強調保障改善民生、重視增進民生福祉的國家戰略相呼應,服務于居民生活的大消費行業以及服務業將獲得更多的資本與市場資源。
這是一個幸福的時代。
經濟從“增長”到“發展”,國強之后是民富。物價調控擔綱宏觀調控首要任務,房地產調控矢志不渝,無不說明“讓民眾更廣泛地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正在以行動落實。
在資本市場層面,“柴米油鹽”這些居民物質消費行業以及萬達院線、新浪微博一類居民精神消費行業的企業紛紛涌進股市,登陸資本市場這個稀缺資源配置場所的“大雅之堂”,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總之,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是一個開創盛世的時代。經濟總量劇增,發展方式正在轉變;金融能量迸發,資本經濟從農耕時代跨入規模時代。中國金融界的“思想者”唐雙寧早前鄭重提出的“金融如水”之喻,當為掌舵者鑒。(熊 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