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最近到燕山石化(中國石化集團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采訪調研時發現,困擾這家特大型企業達40年的7個“廠中村”將要遷走了。“廠中村”2000余居民散布廠區,一直制約著燕山石化的生產安全與戰略發展。北京市房山區計劃貸款23億元,逐步解決“廠中村”搬遷問題,拆遷后全部土地都給燕山石化用作發展用地。
地方政府與駐地央企關系緊張早已司空見慣,但北京市房山區卻愿意花大價錢、費大力氣為央企解除“心病”。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房山區了解到,這得益于北京市與中石化共同謀定 的 “ 深 化 燕 山 石 化 與 房 山 區 合作”,即依托燕山石化聯合共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原有體制與利益格局基本不變,共同做大“增量”,形成共有共享新格局,改變央企與地方“兩張皮”的狀態。
由“來往少”到“一家人”
燕山石化是房山區轄區內最大的央企。1987年,北京將房山縣和燕山區合二為一成立房山區,燕山辦事處作為房山區政府派出機構為燕山石化服務,開始“燕房合作”。
房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房山區委燕山工作委員會書記史全富坦言,過去20多年的“燕房合作”主要是燕山石化為房山區相關小型化工企業提供一些低價原材料,房山區為燕山石化的建設和職工生活提供后勤服務。過去雙方合作領域比較窄,合作層面比較低,合作的局限性較大,燕山石化雖然利用了房山區的土地、環境等資源,但是為房山區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收入貢獻有限,在稅收上獲益不多的房山區對為燕山石化提供服務動力也不足。
“在過去的‘合作’中雙方連來往都極少。一些時期關系還比較僵、矛盾比較多,甚至互相抵觸。”燕山石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叢煜介紹說,從1970年建廠起,燕山石化“廠中村”就一直是個歷史遺留問題,嚴重制約著企業發展。“但是企業沒有拆遷的權力。一直以來公司新的項目都不能引進,安全管理上也是提心吊膽。”
燕山石化發展計劃部副部長齊東峰認為,地方政府與央企合作不暢快,主要是因為沒有利益共享的合作平臺,責任、義務與收益、地位嚴重不對等。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將燕山石化和房山區緊緊的連在了一起,在這個新的合作平臺上,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燕山石化副總經理李剛介紹說,石化新材料基地使“燕房合作”有了共同事業,有了最大的利益共同點,成了一家人。房山區把燕山石化的困難當作自己的事來辦。史全富說,要讓企業把精力放在發展生產上,燕山工委、辦事處為企業的生活、空間拓展提供保障,企業發展好了房山才能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