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8日電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道,兩年前曾企圖兼并華人菜園以擴建墳場的悉尼東區墓園,再次將目光瞄準被列為紐省歷史文物、位于悉尼東區LA PEROUSE的華人菜園(CHINESE MARKET GARDENS),計劃使用60%的菜園土地改建成墓地,剩余的40%繼續保留為菜園。該計劃在7月26日舉行的小區咨詢會上首次公布,引起出席的約二十名華人代表和菜園農戶的強烈反對。
悉尼東區墓園的執行總監GEORGE PASSAS表示,計劃使用位于東區LA PEROUSE的華人菜園60%的土地改建成墓地,剩余的40%仍然保留做菜園。考慮到該地區居住有大量的華裔、猶太人以及意大利人,在60%土地上擴建的新墓地將留20%給亞洲移民做埋葬使用,包括土葬和火葬。
東區墓園的代表律師、曾擔任聯邦部長的GARY PUNCH進一步做出解釋,這塊地不僅僅是有澳洲華人歷史文物的價值,也有土著人的文化歷史價值,以及現代澳洲歷史的文化保護價值。因此除了20%的擴建地區留給亞洲小區外,還會劃分一部分墓地給土著人及其它小區等。他還稱,計劃在墓地修建一座廟宇,以紀念和尊重此菜園對華人在澳的歷史意義和價值。
另外,出席咨詢會的東區墓園幾名代表發言多次強調,該地是一塊官地(CROWN LAND),并不屬于菜地農戶所有,從廣大小區的需要出發,使用部分菜園地修建墓地是理所當然。
然而,計劃引起在場華人代表以及澳洲文物保護機構代表的強烈反對。澳洲華人歷史文物會會長劉瑞馨表示,這塊占地七公頃的華人菜園,早在1999年就被紐省政府列為歷史文物。問題在于這塊地是一塊低洼濕地,兩年前,紐省土地管理署就對此地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是該地僅適用于三種用途:分別為環境保護地區、農業用地以及自然保護區。
她說,“有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這塊菜園已經被列為文物;第二個問題是在這樣一塊濕地上修建墓地,如果不動大工程修筑,一旦遇到水浸,有誰愿意自己親人的靈柩浸在水中?三是我們不知道他們向政府支付多少錢,東區墓園信托會有大筆錢,也許他們什么錢都沒有付,想拿什么土地就拿什么土地。”
出席咨詢會的澳洲文物保護機構(AHI)的主席ANDREW WOODHOUSE,也表示對該計劃的強烈不滿,稱這是對文物的不尊重及破壞。
此華人菜園位于RANDWICK市政府管轄區內,由夏氏、梁氏和鄧氏三個家族四代同堂耕耘。早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淘金潮”后,不少中國移民來到RANDWICK地區,開始種植蔬菜。悉尼四邑同鄉會副會長何鍵剛表示,來自中國高要的移民則是悉尼的第一批菜園農戶,他們為居住在紐省的華人們提供各式樣的中國蔬果。據RANDWICK市政府的歷史圖書館的記載,此菜園座落的BUNNERONG路的第一批華人居民,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期。
兩年前,紐省土地管理署接到悉尼東區墓園的申請,要求擴大墓園面積,將該菜園劃入其擴展的范圍,引起華人小區和文物保護者強烈關注。
澳大利亞《星島日報》曾于2009年報道過,在前紐省警察廳長籍中國新年訪問唐人街時,紐省華人農業協會會長鍾榮,向當時身兼警察廳長和土地廳長(現為土地建筑規劃廳長)的凱利(TONY KELLY)陳情,懇請保住這塊被省政府列為歷史遺跡的華人菜園。而凱利則向他保證華人菜園不會變成墓地,讓他們不用擔心。
來自種菜夏氏家族、祖籍為中國高要的夏冠昌告訴記者,他的家庭已經在此種菜六、七十年了,如今東區墓園計劃使用60%的土地修建墳場,對自己的菜地有很大影響。而且根據計劃,在新擴建墓地修好后,將只有一家菜園可以通過另外一條道路進入,包括自己菜園在內的兩個家庭管理的菜園都將只能通過墳場才能進入。墓園代表律師PUNCH又指出,擴建工程大約需要25年至35年,分五期進行,每期約3至5年時間。
出席咨詢會的前紐省上議院上議員何沈慧霞,以及澳華論壇會長彭廣明均發言,對該計劃表示質疑和不滿。澳洲悉尼四邑同鄉會秘書長甄振綱、澳華公會前任會長潘瑞亮等近二十名華人代表出席咨詢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