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法新社7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在金融風暴中表現出帝國般的鎮定”。
華燈初上的上海浦東陸家嘴(2005年11月10日攝)。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壯麗畫卷上,浦東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18年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一,浦東根據國家戰略的需要,不斷調整自己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歷史方位:從經濟領域的改革到綜合配套改革,從改革開放的“窗口”到攻堅破冰的“試驗田”……浦東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留下了深深足跡。新華社發
法新社:表現出帝國般的鎮定
在因金融危機造成的全球恐慌中,中國表現出一種帝國般的鎮定,它在提供援助的同時確信能夠應付。
中國領導人連日來發表了令人放心的講話,而這個國家眼下正準備慶祝經濟改革30周年,因為正是改革開放讓這個亞洲巨人保持了超過9%的經濟增長速度。
溫家寶總理上周日說,“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長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他還表示“對中國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充滿信心”。
分析家強調指出,中國金融市場特色性使得這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受到了保護,如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那樣。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出口支持了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這個亞洲巨人有能力彌補美國和歐洲的需求放緩。她認為,“中國現在的處境十分有利于刺激國內需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世界經濟衰退的消極影響”。
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讓-弗朗索瓦·于歇指出,中國“近兩三年來已動用了大量的稅收儲備”。他指出中國通過支出來重新推動基礎設施計劃。
10月8日,技術人員在操作生產設備。當日,經過多年在新型平板顯示技術領域自主創新,一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在江蘇昆山投產。這標志著我國顯示產業由“中國制造”開始走向“中國創造”。新華社記者 陳琪 攝
《時代》周刊:中國警惕但自信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0月7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對金融混亂的觀點:警惕但自信”,摘要如下。
據說北京經濟決策者目前正看著美國引發的金融災難在全球積聚勢頭。根據迅速形成的普遍看法,中國這個即將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的國家,正就運作金融體系的禁忌作詳細筆記。
但是,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正確。
如果擔心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可能嚴重削弱中國的金融體系改革,這可能就過慮了。本周早些時候,北京發出了明確信號,盡管美國和歐洲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中國仍將努力———緩慢而穩步地———建立一個更加復雜的資本市場。
中國國務院批準融資融券的時機很不尋常,應該被視為中國比較自信的一個跡象。
當然,中國市場還要走很長的路,才能像紐約、倫敦和東京的市場一樣對全球資本流動開放。但是中國管理者相信,漸進而慎重的改革幫助中國避免了當前市場混亂中最糟糕的一面。
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現在尚未受到危機的影響。中國已經受到了影響。但是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未來的風險更多地與二級影響有關———即危機對全球宏觀經濟的影響,而不是次貸危機本身。
10月8日,一名女士在匯豐銀行鄭州分行咨詢業務。當日,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鄭州分行正式開業,成為首家進入河南省的外資銀行。據介紹,匯豐銀行鄭州分行初期將側重為企業客戶提供國際化的銀行服務。新華社發(陳代述 攝)
路透社:中國可發揮重要作用
據路透社8日報道,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外匯儲備,也許會在平息全球金融風暴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諾將與其他國家攜手應對自“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他說,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中國能夠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本國經濟保持活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已經下調利率,而且估計會再次采取這一舉措。
研究人員建議,北京應該提醒華盛頓進一步向中國企業開放美國的市場,采取切實措施穩定美元,幫助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迄今為止,全球危機在金融方面對中國的影響很小。
官員說,中國具有很大的政策調整空間。不過,必須盡快采取措施,以免為時過晚。
(來源:新華網 編輯:霍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