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日,一則韓國國家養老基金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的新聞引起全球媒體廣泛關注。這家管理著2200億美元資產的基金表示,今后將優先考慮購買歐洲的國債等風險相近,收益更高的金融資產。
在全球金融危機風聲日緊的情況下,為何歐洲國債市場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次貸危機爆發以后,由于債市相對安全,資金流入,價格走高,導致美國主要國債品種的收益率持續走低,從2006年初的7%以上降到目前的3.40%左右。相比之下,目前歐洲的部分國債收益率高于美國國債,比如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80%左右。在這樣的背景下,持穩健長期投資策略的養老金管理機構增持歐洲主要國家的國債自有道理。
美國和歐洲主要國家的國債都以國家信用為擔保,流動性和投資風險類似。但相比而言,美國經濟基本面嚴重惡化,歐洲則相對健康。數據表明,美國第一季度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連續數月下降,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多年來最低水平,作為經濟支柱的服務業今年連續數月收縮。
而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近來公布了一系列利好數據。除失業率連創新低外,3月份德國商業景氣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上揚,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再次意外上升。德國還擁有歐洲地區最大、流動性最好的債券市場,其國債也因而受到全球投資者追捧。再加上歐元對美元持續升值,歐洲債券相對投資者就更有吸引力。
此外,歐美利率變化趨勢也使歐洲國債的投資價值顯現。自去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已經連續6次降息,目前基準利率已經下調到2.25%,未來降息空間不大。如果美聯儲未來轉而升息,市場已有的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跟隨走高,價格會出現下行,目前投資美國國債就不那么“有利可圖”。
相反,歐洲央行目前一直保持4%的基準利率不變,如果歐元區經濟出現波動,歐洲央行降息空間很大。如果歐元區基準利率下調,未來歐洲的主要國債收益率會下降,價格走高。現在投資歐洲的國債就能獲取價差上的利益。(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