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溝村今年能脫貧摘帽了!在河北省赤城縣龍門所鎮,這可是大新聞。
申溝村地處赤城縣西北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資源匱乏。全村205戶434口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85戶184人。
記者日前來到申溝村貧困老人趙國江家,家里的掛歷上“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幾個字十分醒目,下方印著經濟日報社駐該村第一書記魏冠軍的照片和手機號碼。趙國江說,這樣的掛歷每家都有,這是魏冠軍去年年底來到村里時自己想辦法印制的,“誰家有困難,撥個電話,魏書記馬上上門,可熱心了”。
中央確定的“五個一批”脫貧中,“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排在第一位。申溝村最薄弱的是產業。龍門所鎮黨委結合實際為申溝村訂制了“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同步推進,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和產業富民新農村”的發展思路,決定通過“貧困戶入資入股到公司,合作實施扶貧項目”,實現申溝村脫貧。
發展產業,基礎設施要配套。上級給申溝安排150萬元扶貧資金,扶貧干部帶領村民新打機井5眼,植樹8000棵,新建公廁2座,建垃圾點5個,修繕改造危房30戶……經過一番整治,曾經臟亂差的申溝面貌實現大改善。
發展產業需要致富帶頭人和領頭企業。村干部與在外地經營企業的“80后”大學生王壯一拍即合,動員他回鄉發展產業。2013年,由王壯牽頭,申溝村注冊成立晨露綠灣種植專業合作社,組建林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打造農業產業園,邁出“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扶貧第一步。產業園累計投資802萬元,建成設施蔬菜大棚120棟、苗圃700畝,還有豆制品廠、農產品交易市場。合作社吸納全體村民為社員,將村集體占地補償款和上級補貼資金共68.28萬元,注入合作社參與農業產業園項目。村民與其他股東按投資占比進行分紅。
誰知,他們第一年竟然賠錢了。扶貧干部和王壯一起查原因、想辦法。他們走遍周邊縣區了解大棚種植情況,實行差異化種植,新建庫容1200立方米的冷庫,請來大棚蔬菜種植專家進行技術指導。2014年,大棚彩椒、西紅柿長勢喜人,還未上市,上門求購的中間商就絡繹不絕,當年實現盈利55萬元。
如今,申溝村實現了村民產業全覆蓋。農戶有年終分紅、土地流轉租金、務工薪金、種植大戶租種大棚經營收入4大增收途徑。粗粗一算,村中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約2500元。大家越干越有勁頭。
2017年,申溝農業產業園在駐村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又建設10畝日光溫室大棚,開展蔬菜育苗及櫻桃種植,引入3個非貧困村的53戶貧困戶,籌集29.15萬元扶貧資金入股。
“我們計劃‘三輪驅動’:建設東山連片林果苗木基地;對現有兩座養殖場擴模增效;向周邊村延伸,發展大豆種植基地,依托豆制品加工廠做大做強龍門所豆腐產業。”申溝村黨支部書記郝金剛信心滿滿地說。
記者看到,申溝村4棟住宅樓正加緊建設,可集中安置全部205戶村民。駐村干部魏冠軍也積極籌措資金,準備配套建設村民活動中心。
來源:(經濟日報黃俊毅) 整理:余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