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趣味科學網報道,當地時間11月8日,科學家們開始利用位于瑞士和法國邊境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制造小型“宇宙大爆炸”,模擬近140億年前宇宙形成的瞬間過程。
這是該機器第一次使用鉛離子進行對撞,以往實驗均使用質子。鉛離子和質子統稱“強子”,但前者比后者更大、更重。8日開始的實驗取名為“愛麗絲”(ALICE),是“大強子對撞實驗”(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的英文縮寫。實驗項目吸引了來自全球30個國家100多個科研機構的上千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和工程師的參與,第一階段任務將于今年12月完成。
在這臺“巨無霸”機器全長約27公里的環形軌道內部,兩束鉛離子的亞原子粒子束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它們每運行一圈,就會獲得更多的能量,速度也隨之增加。對撞之際,這些粒子“狂飆”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99.99%,從而使它們在對撞瞬間產生的高溫相當于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即10萬億度。據信這個溫度就是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剛剛發生后百萬分之幾秒內的溫度,之后宇宙中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高溫。
在這一溫度下,連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也被融化了,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uark-Gluon Plasma)。現有物理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后的百萬分之幾秒內,宇宙中曾存在過一種被稱為“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物質。在這個物質中,夸克和膠子(兩種理論上假設的無質量粒子)等基本粒子以自由狀態存在。它們隨宇宙的冷卻結合形成質子和中子等亞原子粒子,亞原子粒子形成原子,而原子最終形成今天的宇宙萬物。科學家們希望通過“迷你宇宙大爆炸”實驗,解開宇宙形成之謎。
宇宙大爆炸學說是目前影響力最廣的宇宙起源學說,產生于上個世紀20年代,目前已有多項科研發現可資證實,比如譜線紅移等。但宇宙是否起源于大爆炸,仍然缺乏足夠多的令人信服的證據。
*** 相關鏈接: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簡介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建在日內瓦附近法國和瑞士邊境一條27公里長的環形地下隧道內,隧道距地面100米左右。自2008年9月啟動以來,它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物理學家的目光,不過這臺“巨無霸”機器在啟動當月就發生氦泄漏事故,被迫停止運行。對撞機的管理部門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花了一年多時間進行維修,于2009年11月重新開機,當月就刷新了質子加速的世界紀錄。
(來源:中國日報網 張品秋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