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幻想能夠將不愉快的記憶清除掉,從而與痛苦的過去徹底說再見。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并非沒有實現的可能。據美國媒體11月2日的報道,科學家日前發現,通過移除老鼠大腦負責回憶恐懼的腦區中的一種蛋白質,就能夠永久刪除老鼠的創傷性記憶。
此前,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各種實驗已經證明了某些行為療法對擦除創傷性記憶的深度情緒反應是有效的,但其無法完全移除創傷性記憶本身,這使得病情復發變得很普遍。
“當一個創傷性事件發生時,它會創造一種可怕的記憶,這種記憶能夠永遠存在,并且對一個人的生活產生衰弱效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系主任理查德·胡加尼爾博士說,“我們這項發現描述了參與上述記憶過程的分子與細胞機制,進而可以通過藥物操控那些機制來增強針對這類‘創傷后應急障礙’行為的治療效果。”
研究小組集中關注大腦中杏仁核的神經回路,杏仁核是人類與動物大腦中負責所謂“恐懼調節”的腦區。他們通過聲音引發老鼠產生恐懼,并觀察到當老鼠被暴露在突然增大的聲音環境中之后,其杏仁核中的某些細胞會發射出更多電流。
研究小組又進一步檢測了暴露在響亮聲音之前和之后,老鼠杏仁核神經回路中的蛋白質。他們發現一種特定的蛋白質 ——能夠滲透鈣離子的AMPARs蛋白——在恐懼出現的幾個小時之內出現了暫時性的增加,這種蛋白質的增加在恐怖出現之后24小時達到頂峰,并在恐懼出現48個小時之后消失。
由于這些特定蛋白質具有獨特的不穩定性,并且能夠從神經細胞中被移除,研究小組由此提出,他們可以通過結合行為療法與蛋白質移除,永久性地擦除恐懼記憶。胡加尼爾介紹說:“我們的思路就是移除這些蛋白質,并且削弱大腦中由創傷形成的連接,從而擦除創傷記憶本身。”
“這種能夠選擇性擦除記憶的能力可能聽起來像科幻小說,”胡加尼爾表示,“但是,這有朝一日可能被應用到人類弱化恐懼記憶的治療中,比如與戰爭、強奸等事件相關的創傷后精神壓力綜合癥。”
(來源:中國日報網 譯言 編輯: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