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8月16日報道,美國癌癥協會在一份新報告里稱,癌癥是世界上造成最大經濟損失的一種疾病,該報告將于8月18日在中國深圳舉行的世界癌癥大會上正式公布。
報告指出,2008年,癌癥帶來的經濟損失是8950億美元,相當于全球生產總值的1.5%,這個損失并不是指治療癌癥的費用,而是癌癥造成的傷殘和工作壽命年限的減少,該報告并沒有說明全球用于癌癥的治療費用有多少。其中,肺癌等相關癌癥造成1800億美元損失,吸煙者平均壽命比非吸煙者短15年。心臟病造成的損失僅次于癌癥,金額為7530億美元。
世界衛生組織(WHO)很久以來就預測今年癌癥會超過心臟病成為主要的死因。2008年,大約有760萬人死于癌癥,每年大概有1240萬個新的癌癥病例。
報告總結說,癌癥比艾滋病、瘧疾、流感及其它傳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高。華盛頓一家政策研究機構稱,全球超過60%的死亡與癌癥、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但這些疾病得到的公共和私人基金卻少于3%。美國癌癥協會首席醫療官布勞利表示,防治傳染病的投入不能減少,不過相對于其它慢性疾病,各方對癌癥的投入太少了。
煙草和肥胖讓更多的人感染上了慢性疾病,但是,疫苗和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已經使某些傳染性疾病的感染率有所下降。許多組織一直呼吁人們給非傳染性疾病死因更多的關注,聯合國大會也已決定明年為此召開一個專門會議。分析人士認為,這個決定與大約10年前增加艾滋病防治經費的全球行動意義同等重要。
WHO癌癥控制部門的醫療官烏爾里希說,聯合國需要討論如何應對不斷增長的慢性病所帶來的負擔;人們不應該為各種慢性病間的資金分配爭執,而是要在疾病重疊的領域加強合作,比如說有感染原因的癌癥、宮頸癌和乳頭瘤病毒。
癌癥協會的這份報告是人們第一次真正從全球生產力的角度看癌癥造成的經濟損失,調查人員研究了WHO的死亡與殘疾報告和世界銀行的經濟數據,該協會計劃在一個科學期刊上將之登出,并向深圳世界癌癥大會提交這份報告。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院院長弗朗克是該報告的作者之一,他說只有5%的癌癥防治基金流向那些承擔了80%癌癥患者的國家,其實,有許多治療手段并不昂貴,甚至可以在最貧困的地區實行。
(來源:中國日報網 蔡東海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