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據英國媒體3月16日報道,向海洋中釋放鐵元素促進海藻生長以吸收溫室氣體曾被視為一劑調節氣候變化的良方,但科學家指出,海藻受海洋中鐵含量增加的刺激大量繁殖,從而產生更多神經毒素,對海洋哺乳動物和鳥類造成嚴重危害。
這種神經毒素名為軟骨藻酸,產生于偽菱形藻屬的海藻體內。海洋中的魚類在食用這種海藻后會在體內沉積這種神經毒素,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和海鳥在食用魚類后就會中毒,但魚類本身并不受此影響。最近的實驗證明,在鐵和銅的刺激下,這種制造神經毒素的藻類比其他藻類生長得更加茂盛,而且制造出來的毒素也更多。
據報道,希區柯克的著名電影《鳥》中的原型——196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生的海鳥襲人事件——很可能就是這種神經毒素造成的。直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一系列人類服用貝類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后,科學家才發現這種毒素。研究人員稱軟骨藻酸中毒事件已經越來越多,自1998年起,美國西海岸就會定期發生大批海獅中毒、甚至死亡的情況。
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去年科學家們進行的向海洋中“施鐵肥”促進海藻生長以吸收二氧化碳的“Lohafex”計劃最終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實驗結果顯示,盡管科學家們在南極附近海域中傾倒了6噸“鐵肥”,海洋對二氧化碳的“胃口”也沒有增加。專門研究鐵與軟骨藻酸關系的科學家柯克蘭認為,即便向海洋中“施鐵肥”的目的在于阻止氣候變暖,也不能忽略這項實驗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
(來源:中國日報網 于盟 編輯:婧遠)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