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看病難、看病貴是中國老百姓關心的切身話題,圍繞它而展開的醫療體制改革也成為關注的焦點。讓我們來看看鄰國日本在這方面的有益經驗。
日本建立的是“國民皆保險”的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的醫保制度不僅使絕大多數人能看得起病,也使醫院無后顧之憂,接收病人后一切以診治為先。
公營醫療保險包括
國民健康保險、船員保險、共濟組合等,民間醫療保險有生命保險、傷害保險、癌癥保險等,每個公民至少參加一種醫療保險。拿適用范圍較廣的國民健康保險來說,投保者負擔醫藥費的30%,另外70%由保險基金支付。患者負擔的額度還設定有上限,像國民健康保險是8.01萬日元(約5180元人民幣),超出部分由保險基金承擔。
醫生不會開高價藥方
記者在住所附近的東京都立廣尾醫院就醫時,醫生開完處方說,憑處方到醫院隔壁的幾家醫保藥店就能拿藥。醫生還特意解釋說,到醫院藥房拿藥也可以,就是要排20多分鐘的隊,藥店多走幾步路而已,人少,片刻就可以拿到藥。
像廣尾醫院這樣的公立醫院,醫生、藥劑師、護士都屬于公務員,拿統一的薪水,接診數量和開藥多少與本人收入并不掛鉤,這決定了醫生無須開高價藥方。而對私營醫院、診所來說,接診病人多少和藥價的高低與醫院的收益及醫生的收入存在一定關系,但日本私營醫院、診所間競爭激烈,為一時的小利敗壞聲譽、失去顧客,只能是得不償失。
嚴格執業審查制度
按照日本《醫療法》規定,住院床位不超過19個的醫療機構稱作診所,20個及以上床位的稱作醫院。日本人患一些常見病后習慣先去就近的診所,如果醫生認為本診所醫療條件或本人水平不足以醫治患者,會開具介紹信介紹患者去醫院就診。
在全日本近17.5萬家醫療機構中,一般診所超過9.8萬家,牙科診所近6.8萬家。日本的一般診所和牙科診所多半由執業醫師私人經營。
以完成臨床研修的醫師開設一般診所為例,開設者須事先向有關部門咨詢,在診所開設后10天內,向診所所在地的保健所遞交診所開設報告,并提供開設者履歷表和執業資格證的復印件、診所建筑用地周圍的示意圖、建筑物平面圖、飲用水水質檢測結果報告的復印件等10余種材料。材料受理后,保健所職員就會上門審查,符合要求則當場開具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則建議整改。整個申請、審查過程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如果是開設有病床的一般診所,則還要另外提交《構造設備使用許可申請書》,并交納2.2萬日元手續費,通過建筑基準和消防相關部門審查。
手續齊全就能行醫
由此看來,在日本,符合條件的醫生履行法定手續后都能執業行醫,所以,私營醫院、診所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患者看病后,其診療費、藥費除去自我負擔的份額后,剩余部分由醫療機構和醫保部門結算。屆時,醫保部門會組織專業人士嚴格審查,醫療機構一旦被發現有違規和腐敗行為,立即會被取消醫保定點的資格,醫療機構也就失去了重要的經濟來源。(來源: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