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猿的復原像(資料圖片)
環球在線消息:她很“老”,因為她生活在330萬年前,她很“小”,因為她只活到三歲。考古學家在埃塞俄比亞發現了一具絕無僅有的南方古猿的女童骸骨化石,而且化石保存得近乎完整,這將有助于揭示古人類身上的種種謎團。
***完整性前所未有
據《泰晤士報》9月21日報道,這具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人科女童化石是2000年10月在埃塞俄比亞北部被發現的,考古學家為了把化石從沙巖中發掘出來已經花了近6年時間。大部分化石已經拼接完成,女童被命名為“塞拉姆”,在埃塞俄比亞一些部落語言中,這個詞語有“和平”的含義。
“塞拉姆”屬于南方古猿,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最早的物種,生活在距今300萬年到420多萬年前之間。1974年在埃塞俄比亞阿法爾地區發現的著名的“露西”骸骨化石第一次為科學家提供了有關遠古人類形態結構的較為完整清晰的實物。而“塞拉姆”距“露西”的出土地點只有4公里,其保存之完整令考古學界驚喜異常。
據《自然》雜志21日發表的文章介紹,“塞拉姆”的整個頭顱、軀干和四肢的重要部位都得以保留。《國家地理》雜志的一個小組根據其頭骨化石還原出了這個3歲女孩的面部圖像。領導這次考古發現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阿利姆塞蓋德博士判斷,可能是小女孩死后的一次洪水導致她被迅速掩埋。
阿利姆塞蓋德興奮地說:“這是一生中難得的一次發現。綜合她的完整性、古老、年齡各種因素,這可以說是考古學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發現,為早期人類祖先兒童時代的研究開辟了多條新的道路。”
***上半身為猿下半身為人
大部分科學家認為南方古猿已經能夠直立行走,但有一點卻眾說紛紜,即它是否還保留著猿類爬行和在樹上靈活穿梭的能力,如果失去了這些能力,就意味著南方古猿處在了人猿的分界線更靠近人的一邊。
根據目前的初步分析,雖然“塞拉姆”的下半身很接近人類,但她的上半身更像猿類:肩胛骨像是大猩猩的;頸部短而粗,像是類人猿的,人類的脖子通常比較細,這樣才在奔跑時保持頭部的穩定;內耳槽類似于黑猩猩的。而她的手指像黑猩猩的一樣長而彎曲。主要研究者之一弗雷德·斯普爾教授表示,還沒有有力證據顯示“塞拉姆”保留著爬行的能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化石中非常罕見地保留了舌骨。這是第二次在古人類骸骨中發現舌骨,此前只有在穴居人化石中出現過。“塞拉姆”的舌骨也類似于黑猩猩的。由于舌骨與舌部肌肉相連,它有助科學家研究南方古猿可以發出什么聲音。斯普爾教授說,他們的發音可能更接近猿類,而不是人類。(康娟)
***相關鏈接: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屬于靈長目人科,生活在距今300萬年到420多萬年前之間,早期可能還生活在樹上,后來漸漸學會了兩足直立行走。
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是1924年在南非開普省的湯恩采石場發現的,它是一個古猿幼兒的頭骨。達特教授通過對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它的腦容量雖小,但比黑猩猩的腦更像人;從頭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斷,已能直立行走。于是,他將其定名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提出它是介于猿和人之間的類型。這在當時的人類學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因為那時的大多數人類學家都認為發達的大腦才是人的標志。
隨后,人類學家又在南非以及非洲的其他地區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猿人化石。經多方面的研究,直到20世紀60年代以后,人類學界才根據直立行走的標準,一致肯定南方古猿是人類進化過程的最初階段,在分類學上歸入人科。
1974年11月在埃塞俄比亞阿法爾地區發現的“露西”化石是一副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南方古猿骨架化石,它第一次為科學家提供了有關遠古人類形態結構的較為完整而清晰的實物。(康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