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在線消息:近年來,全球航天技術較為發(fā)達的國家紛紛提出探月目標和計劃。4月12日,日本也列出了自己的探月時間表,準備在10年內發(fā)射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理事長立川敬二在記者招待會上透露,為了在10年內發(fā)射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該機構已經設立了項目小組,并開始討論和研究。探測器將探究月球的起源,并力爭在月球表面成功采集樣本,之后帶回地球。
立川表示:“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所探測的只不過是月球的一部分,月球的背面等很多區(qū)域目前還是未知數。”日本共同社解讀說,此言表明日本有意單獨進行探測月球計劃。
早在1992年,日本宇航界就出版了一本《月球建筑》的書,書中列舉了日本開發(fā)月球的四個階段。最近幾年來,日本一直在積極準備月球探測計劃,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最大限度地了解月球,發(fā)展技術以備將來月球考察應用。
月球作為地球的近鄰,在20世紀便備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關注,他們先后向月球發(fā)射了幾十個探測器,其中大多數取得了成功。不過,這一階段的探測月球活動中,最為輝煌的成就莫過于“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行。
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地抵達月球,首次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夙愿。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涼而沉寂的土地,成為人類登月第一人,他當時所說的那句“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成為后來在無數場合被引用的名言。
但是,自1972年美國“阿波羅”計劃結束后的很多年內,由于探月活動耗資巨大,各國月球探測活動曾經一度沉寂。
不過,近年來航天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人類提供了進一步探測月球的可能性,各國又開始把目光投向月球。而且,月球的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十分獨特: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干擾,是進行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的圣地;如果在月面上建立天文臺,將會探測到宇宙中的許多奇異現象;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發(fā)射火箭所需的燃料將會比地面少得多,因此月球也是個難得的航天發(fā)射基地。
科學家設想,也許人類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實驗室甚至定居點并非天方夜譚,月球很可能將成為人類遠征火星以及其它遙遠行星的中轉站。 (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