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兩區”:扶貧開發民生優先 特色農業方興未艾
農民在三七地里除雜草
提起昆明“兩區”,您可能不一定熟悉,但說起昆明的轎子雪山,大家可能多少有所耳聞。風景秀美的轎子雪山位于昆明市倘甸產業園區和轎子山旅游開發區(簡稱兩區),轎子山附近的東川、尋甸、祿勸三縣區相連的九鄉鎮是昆明市相當貧窮的北部區域。2010年8月,昆明采用跨行政區劃托管的方式成立兩區,對九鄉鎮集中連片扶貧開發。2011年8月,時任云南省委副書記的李紀恒提議兩區作為“省級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試驗示范區”掛牌。
集中連片扶貧開發民生優先
從昆明出發沿轎子山旅游專線一個半小時到達兩區倘甸鎮,記者看到新興的城鎮在井然有序地建設中。倘甸園區主干道太陽能風能路燈正在安裝,周邊的道路上機器轟鳴,“要想富,先修路”,扶貧開發從基礎設施做起不難理解,讓人意外的是,投資3億元的兩區轎子山實驗中學(高中)即將竣工,占地218畝,辦學規模達80個班,可容納4000名學生,目前緊鑼密鼓地在進行內裝修和校園綠化。塑膠跑道的運動場,窗明幾亮的教學樓、實驗樓、報告館、圖書館等一應俱全,六幢宿舍樓中最好的學生公寓附帶衛生間,安裝網絡;軟件上將與昆明第一中學合作辦學來加強師資力量。幾個月后周邊尋甸二中、祿勸三中的孩子們將不用提心吊膽地危舊房中上課。一切讓你很難想像這是貧困地區的學校,而兩區2012年財政收入不到億元。在轉龍鎮最醒目的建筑同樣是藍條白墻的鎮中學。“再窮不能窮教育”在這里真實體現。
兩區管委會主任夏俊松向記者介紹,相較于昆明其它托管的園區以經濟建設為核心,所轄僅幾十到幾百平方公里不同,兩區是以扶貧為目的整建制的托管,管轄1837平方公里上9個鄉鎮的22萬人。更具挑戰性和燃起職工激情的是,兩區采用全員聘用制,扁平化實體化的管理方式來對這個區域全方位托管和建設。
高原特色農業方興未艾
在兩區轉龍鎮,鎮黨委書記許加健告訴記者,鎮設立的土地流轉中心為特色農業規模化發展提供了用地,而把土地投入流轉中心的農民轉而到承租土地的種植商項目上工作,種植商提供相應的農技培訓,農民獲得地租和打工收入的同時提升了種植本事,而種植商則不用費神地挨家挨戶租地,直接投入生產的同時用工問題也得到解決。兩區總共有八處土地流轉中心。
云南人羞花化妝品有限公司就是這樣迅速在轉龍鎮建立了300畝三七種植基地,投入2000多萬元來為公司深加工提供原料。“相較公司加農戶的模式中公司保底收購農戶種植成熟的產品,土地流轉對像三七這樣生長周期長,日常田間管理精細的農作物,對公司規模化種植和統一管理保證品質很有利,而農民則降低了種植和市場風險。”公司董事長王萍說。“如果農民愿意承擔風險,除了地租和打工收入,農民還可投錢入股到公司,參與分紅,可進一步調動農民工作的積極性。按現在的市場行情,投入五六十萬收成后可獲四十萬左右的分紅。”
夏俊松談到兩區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時表示,“從兩區建設一開始,發展和生態就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轄區內探明15億噸的磷礦儲量,是云南省磷礦最富集的地區,某磷化工企業想投入22億元開發,但多方斟酌,我們暫時放棄了引入,目的就是為了兩區的綠色、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兩區生產和生活的排放量較少,但從規劃上我們已選址三個污水處理廠,啟動了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記者 何江)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