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新春腳步的走近,福??h各鄉(鎮)場的農戶們紛紛開始著手置辦起各類所需的年貨,一時間“年味”已在平淡的日子里悄然得到升溫。
過年過年,圖的就是一個熱鬧。趕在這段時間,包餃子可是每家必備的首選,而幾家約好時間,以“換工”的形式圍坐在一塊兒,一邊聊著天,一邊各自分工進行著包餃子的每個環節,有和面的,有拌餡的,有搟餃子皮的……大伙兒齊動手,時不時歡笑聲高過一浪又一浪,不足半天的功夫,一大面粉袋的餃子便“完工”了。
因家住福海縣阿爾達鄉的農戶籍貫來自五湖四海,有著各地的風俗習慣,有著自己獨到的秘方訣竅,所以在制作過程中,更多的時候,所包的餃子可謂是“精華”,匯聚著各地的絕活技巧,至于餃子味道那可謂一絕,正是如此,獨特的做法讓每逢春節,熱鬧的氛圍早已掀起。
村里的阿姨跟筆者介紹到,哪家需要什么口味的餡兒,我們幾人坐在一起切磋交流后,現場給予配制,色香味俱全后,我們再根據各自獨道的包法,有山東包法,有四川包法,也有甘肅包法,還有江蘇包法進行施展,哪一種包法更好,我們都會將其納為自己所學所用中。
“換工”的形式,因個個身懷技藝,大家配合的默契一致,時間自然縮短,“主陣地”便能換成另外一家,以往一逢過年一家一人或是兩人包餃子的“無聊”“窩工”被現在的“換工”所取代,熱鬧之余進一步加深了鄰里間的感情。
談到手藝,大伙兒也都毫無保留的拿出來一塊兒分享,各地的經典秘方也因此廣泛流行于每家每戶,包功、包法近似于一人之手。
“我們幾個姐妹平常就情同一家人,每年快過年時,自己根本忙活不過來,就想著坐在一起,先僅一家忙,再幫另一家。共同購年貨,這樣不僅快,還能相互之間切磋技藝,進一步增進我們的感情,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村里的婦聯主任廖俊花開心地這樣說到。
據了解,在福海縣各鄉(鎮)場,像“換工”這種做法越來越多運用于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像秋收換工收莊稼、換工蓋房子等等,如今已成為村民間相互幫助,共同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她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紛紛認為相互之間幫忙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勞動效率,也進一步增進了鄰里間的感情,促進鄰里和諧,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舒心。(記者毛衛華 通訊員 胡玉萍 )
實習編輯: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