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片整齊的小屋旁,矗立著連綿不斷生態經濟林,一座座白色的大棚、棚內綠意盎然,黃色、紅色、青色的西紅柿點綴其間。這就是記者從庫爾勒市出發、顛簸了將近一個小時后、一路走來在位于天山西麓焉耆盆地中心兵團農二師22團、24團等看到的景象。
“我從四川來新疆已經15年了,現在是24團的正式職工,我有8個蔬菜大棚,現在育蔬菜苗,一小盆可以育苗30株,一株賣一元,剛剛賣了一茬西紅柿和辣椒苗,有上萬多塊呢!等這茬育的辣椒苗賣完后再種蔬菜,一年下來收成大約40-50萬,在團場的收入比老家好多了,每天覺得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退休后還有工資,這樣的日子以前在老家想也不敢想……這也感謝師領導想到我們種植蔬菜銷售問題而特意成立了億源蔬菜合作社,成功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杜改遠樂呵呵對記者說道
據了解,二十四團目前已經建成溫室大棚3439座,占地面積8800畝,凈面積5344.52畝。今年5月,兵團第一家蔬菜專業合作社——農二師億源蔬菜合作社在這里成立,緊接著,總投資3.6億元的農二師焉耆墾區農產品批發市場也在這里開工建設。設施農業走向綠色、生態也是當今時代發展必然趨勢。團場職工依托億源蔬菜合作社的產業化經營優勢,來提高產品的知名度,逐漸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帶動二師及周邊地方更多農戶的加入、受益并致富,使二師設施農業的發展逐步走向綠色、生態、健康。
“雖然去年遭受多種自然災害,但我承包的77畝棉花單產籽棉達到568.8公斤,全團第一,純收入14萬元。我老公鐘新成還包有一份棉花地,我們兩口子收入20多萬元。”29團11連棉農孫愛菊樂滋滋地說,“這幾年師、團的政策好。我們積極應用了精量播種、雙膜覆蓋、高密度栽培、節水滴灌等新技術,種植的棉花連年豐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平均年純收入20萬元左右。”
鐘新成和孫愛菊夫婦都是軍墾第二代,見證了團場近十年的改革發展,也是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收益者。他們現在團里和庫爾勒市購買了兩套樓房,還買了一輛小轎車。
11連的連長李永健告訴記者,這幾年,11連全面推廣應用一系列棉花栽培高新技術,承包職工科技種田積極性很高。去年,全連7000余畝棉花100%應用精量播種、雙膜覆蓋、一膜雙帶、節水滴灌測土配方施肥等高新技術和高產優質品種,棉花單產位居全團第一,加之師、團實施優惠富民政策,棉花承包職工職均收入達到8.8萬元。
目前,11連有80%的職工住上了新樓房,有40戶職工購買了小轎車,到今年底,全連100%職工可住上樓房。
農業是兵團農二師發展的基礎。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現代化水平已經領先全國,在基本普及機械化和六大精準農業技術的基礎上,正在向信息化、產業化快速推進。
通過深入采訪我們深知農二師緊緊圍繞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做大做強棉花產業,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著力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進一步鞏固和壯大師內重點龍頭企業,加大力度,積極扶持冠農公司做大做強,帶動師內特色果蔬產業加工增值,增強了拉動南疆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在采訪途中,記者看到一項項民生工程,體現了為民、便民、愛民的理念,如一股股奔流不息的暖流,滋潤著兵團職工群眾的心田。記者由衷地高興,今年是一個流蜜溢彩的收獲時節。(記者 毛衛華、楊望 通訊員 栗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