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期間,負責300多萬人安全用電的烏魯木齊電業局逾千人次堅守崗位,隨時出發,“服務快速響應中心”共受理市民各類業務4086起,辦結率100%,守護邊城度過了一個“亮堂、溫暖、祥和”的新春佳節。
快速響應:節日隨叫隨到
76歲的王振國老人家住濱河路鴻雁東社區,今年春節沒回山東老家而留在烏魯木齊過年。不知怎么回事兒,最近他的電卡沒法為電表充值,家里也停了電,無奈之下老人撥打了“95598”客服電話。20分鐘后,離這里最近的檢修人員就叩響了老人的家門,“這么快就來了,你們比坐飛機還快。”老人驚奇地說,“我常一個人在家,如果再沒電,我就更寂寞了。”
經檢查,王振國家的智能電表因使用不當無法充值,急修人員從挎包中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新電表,先讓老人家恢復供電,然后再修理舊電表。
這種高效快速的工作模式源于今年1月成立的“服務快速響應中心”。據烏魯木齊電業局營銷部副主任李濤介紹,客戶用電出現問題,撥打客服電話后,信息會立即傳到快速響應中心,系統馬上尋找最近的急修人員趕往搶修,故障處理完后相關人員還會對急修的質量、態度進行回訪,此外,遠程監控系統可根據智能電表提供的故障代碼了解故障原因,在前往客戶家之前就帶好所需配件及工具,節約了往返時間,“這種模式實現了生產、調度、營銷、檢修等各部門協同聯動,以最短的時間讓市民的燈‘先亮起來’。”
南郊紅雁池北路東社區約有500戶居民,大多是哈薩克族農牧民。31歲的巴哈爾古麗發現家中電壓不穩后撥打了客服電話。20多分鐘后,檢修人員就出現在她家門口的小路上。“這下可以放心地看春晚了。”巴哈爾古麗笑著說。
踏雪檢修:節前細心準備
臘月二十九,住在倉房溝路的冷觀輝老人一邊照顧孫女,一邊照看自家川菜館的生意。為了多賺些錢,冷觀輝和兒子一家放棄了回四川內江過年的想法,繼續營業。“這一片兒大多是做小生意的,自建房舊了,電線也老化,希望過年不要停電,要不然生意做不了、春晚也看不上了。”冷觀輝說。
在這家川菜館對面,兩名檢修人員穿著包裹嚴密的絕緣服,正在電線桿上忙碌著。現場負責人刁海軍說,他們正在更換存在隱患的設備,這條10千伏的蒼八線沿線流動人口居多,“為了避免停電檢修,我們盡量帶電作業,消除隱患,不讓住戶摸黑過節”。
老滿城附近220千伏紅滿一線83號電力塔架上,24歲的檢修工劉嶠和師傅帕如克正在30米的高空更換鹽密檢測瓷瓶,以便掌握線路絕緣水平。中午,為了趕到下一個檢修點,劉嶠、帕如克和檢修班班長周磊來不及回家吃飯,只能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中啃幾口馕,喝點涼水。周磊說,前幾天為了取電線上纏繞的風箏,檢修工在鐵塔上一待就是四個小時,下來都凍僵了。
位于城西的八四一臺是全國播出任務最重的發射臺。臺長程軍介紹,這里承擔著21套無線電廣播電視的發射任務,覆蓋人口約500萬人。節前,烏魯木齊電業局派出技術人員對側用電設備進行檢查,并制定了保電預案,春節期間,保電小組長駐這里,確保群眾欣賞到精彩的電視節目。
烏魯木齊電業局局長譚洪恩介紹,春節保電工作時間長、任務重,又處于冬季供暖期,節前,相關人員“把脈”電力設備穩定運行,“診斷式”服務小區、醫院、熱力站、燃氣、自來水等重點場所,涉及重要敏感用戶596個、配電線路171條、變電站51座,“盡全力讓各族人民度過一個亮堂、幸福、祥和的春節。”
完善服務:節后持續加力
在西北路每日每夜超市,附近居民徐勝利只用了2分鐘就為電卡充好了值。他說,從家走到這里只用3分鐘,繳電費再不用到營業廳排長隊,方便多了。
去年,烏魯木齊電業局推出智能自助繳費終端和無線移動售電POS兩種方式,使市民繳納電費方式增加到15種,初步實現了城市“十分鐘繳費圈”。李濤解釋,“十分鐘繳費圈”意指市民在十分鐘路程內即可找到一個繳費點,眼下除了營業廳、利安電超市、銀行營業網點等,還有第三方代收、銀行定期代扣等方式,各種網點合計有1080個。
譚洪恩表示,今年,烏魯木齊電業局將繼續依托先進技術,統籌多種服務資源,在現有繳費方式基礎上,建設“一體化繳費平臺”,統一各種繳費標準,新增代收業務接入方式,拓展諸如每日每夜超市24小時售電服務網點,增加自助式離柜辦理業務比例,力爭實現“鄉鎮、村村有繳費點”的目標。
城鄉結合部、棚戶區等區域是每個城市供電的薄弱環節。今年,烏魯木齊電業局計劃繼續落實“讓政府放心、讓百姓滿意”的涉電民生工程,在去年投入7300萬元的基礎上,繼續投入8000萬元對棚戶區、城鄉結合部(撤村建居)供電隱患進行整治,將有96個片區、15萬人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