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三號漢墓墓址展館內景(8月20日攝)。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因出土著名的辛追夫人長久不腐的軀體、大量珍貴的西漢精美漆器、絲織品、帛書典籍而舉世聞名。但近年來,在長沙市民中暗傳漢墓風水好,土壤有“靈氣”,一些人就屢屢盜挖馬王堆漢墓封土,拿來種菜、養花甚至腌制咸鴨蛋。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痛心呼吁:絕對不能再挖了!新華社記者蘇曉洲 攝
一些市民們介紹,城市中好土難得,更何況馬王堆漢墓遺址的土壤是“正宗黃土”——帶著密林間常年滲透其中的腐殖質,用來種花、種菜肥力很足,用來腌制咸鴨蛋更是上選。此外,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遺體2000多年不腐,足以佐證此處的泥土沾有“靈氣”,甚至有延年益壽功效。
正是因為這種說法在長沙城中不脛而走,很多人便趁著天黑,偷偷挖取黃土。久而久之,遺址上出現的“盜土坑”比比皆是。
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告訴記者,挖土問題出現后,湖南省博物館曾派人去現場了解和調查,發現之所以這么多人到馬王堆漢墓遺址取土,主要是因為封建迷信意識。
誰的范圍誰負責?
在3號墓,氣勢恢宏的西漢墓室與簡陋陳舊的現代上蓋建筑構成了鮮明對比。在酷暑中靠一臺舊電風扇送涼的售票處,記者看到,兩名老者受聘管理展館。他們每月拿300元底薪,從定價2元的門票中提成2角錢。按照平時每天100多人次、節假日200多人次的參觀規模計算,兩位管理員待遇僅夠溫飽。
管理員郭意如對記者說,包括她在內現有2人負責管理3號墓展館。對于在遺址各處“盜土”的市民,他們曾多次制止。但偌大一座墳山,他們“老胳膊老腿”實在防不勝防。
記者隨后與職能部門聯系,他們強調,馬王堆漢墓遺址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應是“屬地管理”。對此,湖南省馬王堆醫院后勤保衛處一位工作人員說,近半個世紀以來,醫院義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維護遺址周邊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針對“盜土”現象,醫院方面雖然在入口處拉起了禁止取土的橫幅,對發現的“盜土”行為加以制止,但光靠醫院門衛等非專職遺址保護人員控制,的確有心無力。
陳建明說,根據文物點在誰的范圍內,誰負責的規定,由于馬王堆漢墓遺址位于湖南省馬王堆醫院里面的山上,所有人員進出醫院都是院方負責放行和監管的,因此漢墓遺址的安全保護工作也一直是由院方負責,湖南省博物館負責指導、協調和配合。3號墓坑是湖南省馬王堆醫院和湖南省博物館兩家一起在照看,具體的墓坑本身的維護是湖南省博物館負責。
“漢墓已經回填,如果長期取土,必將對遺址構成嚴重威脅。”陳建明介紹,湖南省馬王堆醫院已經表示要加強管理。而一旦“盜土”問題得不到遏制,湖南省博物館將呈請湖南省文物主管部門前來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