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大運同行
獨特的“水晶石”場館群不僅體現著建筑的精美靈動,也蘊含著科技與創新的理性之光。劉志達介紹說,為達到大運中心精美的建筑造型,屋蓋鋼結構采用國內首創的單層空間折面網格結構。該結構是國際上最新穎的一種結構形式,受力體系復雜,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于大型體育建筑上。容納了6萬個座位的主體育場,用鋼量只有1.8萬噸,僅為“鳥巢”用鋼量的40%。連設計者德國GMP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馮?格康自己都說,“這種設計幾乎是挑戰極限?!?/p>
“世界一流的體育場館”,這個稱號不僅代表著大運中心體育館設計獨特、功能完備,也代表著科技領先、工藝精湛。在場館的外圍護結構和內層構成上,深圳大運中心充分發揮了創造性的思路,大膽采用新型材料,屋蓋使用PC板減輕荷載節約造價,內層使用半透明的玻璃纖維張拉膜,滿足遮陽、吸音、防火、反光等多重要求。兩層材料中間形成空腔,變成了“會呼吸”的圍護結構,自然通風效果十分突出。
大運中心大量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結合多種科研手段和模型實驗,從項目循環經濟性、體育工藝功能性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優化結構體系,細致周到的應對建筑的遮陽、采光、隔聲、隔熱、防水、清潔等方面帶來的挑戰。
在文化長廊等人流密集地區,大運中心加建了干霧降溫設施,通過特殊噴嘴產生百分之毫米的微小水滴,可以有效的降低周邊空氣溫度,并且不會打濕衣服。在深圳大運中心,時時能夠感受到高新科技的魅力,更處處可以見到這些細心、體貼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