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分類推進涉120多萬個單位3000多萬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16日發布。2011年3月23日制定出臺的《指導意見》,被認為是“首個統領我國事業單位改革進程的頂層設計”,直接涉及到我國120多個萬事業單位和3000多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改革有兩大突破
在最早參與到《指導意見》的制定工作中的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長朱光明教授看來,與此前的改革相比,本次改革主要有兩大突破:一是明確了分類改革,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別,“這是最大的亮點”;二是制度的設計比較完善,除《指導意見》外,還出臺了9個配套文件,“政策上的準備最好”。
在現有事業單位類別的劃分上,《指導意見》給出了明確規定:清理規范現有事業單位。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予以撤銷。對布局結構不合理、設置過于分散、工作任務嚴重不足或職責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在清理規范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3個類別。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今后,不再批準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重新構建和政府關系
對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指導意見》也進行了細分: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細分為兩類: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把民間企業的一些管理機制,引進到公共機構中來,重新界定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的關系,把過去政府和事業單位之間的隸屬關系,改變成明確權利和義務的契約關系,這與國際上改革的方向大體上是一致的。”朱光明說。
后續改革困難較大
對改革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指導意見》也做出了明確規定: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布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今后5年,在清理規范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的改革基本完成,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險、財稅政策和機構編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顯進展,管辦分離、完善治理結構等改革取得較大突破,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優化。
當然,要實現這些目標,《指導意見》的發布,只是一個開始。“事業單位的改革非常復雜,面臨的任務也很艱難。”朱光明直言,后續的改革推行會遇到較大的困難,“風險很大”。
“困難主要存在于清理規范、劃分現有事業單位類別、相配套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去行政化以及組織協調等方面。”朱光明分析表示。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
相關新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事業單位2012年招聘人員公告
中國推事業單位改革 專家稱建法人治理結構最核心
烏茲別克斯坦政府發小雞頂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
事業單位編內編外工資條“霧里看花”
事業單位改革文件密集出臺 參與動力不足問題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