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時政|經濟|社會|熱圖|專題|節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文化 •  旅游|
中國在線>時政
辛亥百年:思想大解放 “中國道路”贏得世界尊重
2011-10-08 09:07:31      來源:人民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魯迅說,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辛亥百年,百年間滄桑巨變。在這秋日,回望百年,你腦海會蹦出哪些詞匯?這百年,給我們哪些啟示?

辛亥百年:思想大解放 “中國道路”贏得世界尊重

本報記者 陳振凱

【字號 大中小】

E-mail推薦:

100年前,是中國的辛亥年。那年中秋節過后不久,舊歷八月十八,一個脾氣可能有點暴躁的士兵在武昌扣動了扳機。這聲槍響引發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統治中國兩千余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灰飛煙滅。這是歷史性巨變。

100年后,當年宮鴉的后代黢黑如舊,時而飛起在故宮博物院上方的天空。“蕭瑟秋風今又是”,不同的是,早“換了人間”。

(1)大門: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辛亥革命打開的大門,讓中華文明匯入世界潮流,讓“振興中華”踏上征程。

100年前,如果你是清朝的一介草民,有幸來到北京。在前門火車站下車,無論如何,你都不會產生去做“故宮頤和園長城一日游”的念頭。

那時,故宮還叫紫禁城,草民只有站在墻外望一眼的份。“天地君親師”、“國不可一日無君”中的“君”——皇帝住在那里。而今,每日清晨,神武門洞開,游人魚貫而入。這座高墻城堡,早如這國家一樣,不再歸屬一個皇帝一個家族,而是全中國人民。

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孫中山一定要寫上一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并將政府官員稱為“人民之公仆”。

自從盤古開天地,這是中國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如果說,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是在器物層面學習列強;戊戌變法,“預備立憲”,是在制度層面效法西方;那么,“主權在民”則是中國與世界首次在最高價值層面上實現人類崇高精神的大接軌,中華文明自此新潮迭起,涌入嶄新的世界文明共同進程的滾滾洪流之中。

渴望新文明,才會發現新文明出現的曙光。辛亥革命帶來的思想觀念大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開啟了途徑,敞開了天地。辛亥革命7年7個月后,五四運動激情沖蕩,科學、民主兩支新潮流匯入中華血脈,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光輝射入東方文明。又過兩年兩個月,中國共產黨成立。這個組織中的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等,都曾參加中國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文海認為,辛亥革命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干部條件。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研究員金沖及說,他們正是在辛亥革命的洗禮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問題。

思想解放的大門一旦打開,就沒再關上,中華民族走向先進文明的前進腳步就再也沒有停止。

解放思想,至今還是中國的時代主旋律,沉雄而豪邁。

(2)跨越:中共在繼承中創新

沒有皇帝的故宮,宮墻上一樣會長草。中國太大了,她的文明崛起,絕對是世界級的難題……

辛亥革命把皇帝請出紫禁城,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皇權統治,建立起共和政體。然而,偉大的開創,也有巨大的缺陷。

有人認為它是“一場失敗的革命”,固然有失偏頗。但是,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變,大眾照舊生活在悲慘境地——這絕對不該是辛亥革命的歸宿。臨終前,孫中山留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有革命的決心,卻提不出一個徹底的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金沖及研究發現,當時的革命黨人存在嚴重的弱點。他們不善于發動群眾,其組織成員松散而復雜,有些人逐步喪失革命意志。

反反復復,中國人民、中國歷史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人。辛亥革命所揭示的中華文明進步的偉大使命,所創造的中華文明復興的歷史契機,只能交托給最能喚起農工、最具文明先進性、最能為民族大眾解放吃苦耐勞、沖鋒陷陣的優秀力量,而這些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長項。

歷史沒有選錯為它開辟前進道路的這支優秀力量。中共繼承并發展了孫中山開創的事業,其后多年,這個最終贏得民心執政新中國的政黨,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三大歷史跨越——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聞熱搜
 
商訊
專題
聚焦“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第三次會議研究決定,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瞄準9月29日21時16分至21時31分窗口前沿發射。>> 詳細

各地新聞
干部群眾普遍認為,“七一”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要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道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詳細
點擊排行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舉行 胡錦濤作重要講話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
 
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