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改革需跟進
“有了一個好的規劃和改革策略,只是順利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前提,在實施中遇到的問題、難題,肯定不會令我們輕松。”汪玉凱認為,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必須與政府改革協同進行。
從高層對進一步改革人事制度的要求看,相應的人員流動政策、社會化人事檔案管理系統、職稱制度改革、未聘人員安置政策、人事監督管理和服務、人事政策法規體系建設等等配套改革措施也需要同步跟進。
著眼于全局,汪玉凱認為,有“四道坎”尚待破解:
其一,事業單位如何科學合理地分類?怎樣將中央部署的分類標準正確應用到實際中去,特別是有的事業單位具有雙重,甚至三重屬性,既履行某些行政職責,還提供一些公益服務,甚至還從事一些經營活動;有的單位內部又分為參照公務員管理的行政人員和屬于事業屬性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如何能把126萬家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合理有序、公平公正地歸好類,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其二,如何有效“剝離”?分類后的剝離才是動真格的,直接涉及到眾多人的切身利益。在剝離中,國家政策設計做了充分的考慮,如“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和“新人新辦法”,并制定出明確的政策界限,但真正實施起來,要面對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需要努力化阻力為動力。
其三,如何實現養老社會統籌?建立社會統籌的養老保障制度,是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非但不能采取簡單的由傳統的單位養老變為社會養老,還應當啟動相關的配套改革,如破解企業、事業以及公務員三支隊伍養老水平的相對平衡等問題。
其四,能不能構建起一個有效的體制和機制?這將是最終檢驗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標志。如,事業單位內部的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以及領導制度、運行機制等,如何與事業單位的整體改革相適應;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以及與傳統的上級黨政機構的關系模式需要作怎樣的調整和改革;如何在實踐中建立起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等。
“只有這些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同時進入改革的議事日程,事業單位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取得實質性進展。”汪玉凱強調說。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