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座綠山”
為解決山上植樹缺水,1998年老兩口在山頂修建了一個7立方米的蓄水池,供山頂種植的銀杏、香樟和石榴澆水。
以后他們花半年多時間,在半山腰挖一個蓄水2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把雨水存下來澆樹。
記者在山坡上看到好幾處流水口上罩著過濾樹葉雜草的鐵網。張運來說:“從山頂到山坡下,現在每層地下都鋪有管道,天一干旱用水泵抽水就能澆樹,這比從山下挑水澆樹省勁多了。”
提起創業艱辛,背有點駝的齊巧轉說:“俺吃的是自己種的莊稼蔬菜,住的是座花果山。每當我看到這滿山的綠樹和果實,干活渾身都是用不完的勁,一點兒也不覺得累。因為這里是俺老兩口的精神家園,有俺后半生奮斗的成果。要是在家生氣,一到山上啥氣都消了。”
齊巧轉在棗林里捏起一顆寶葫蘆大棗滿懷深情地說:“樹不會說話呀,我看到哪棵樹樹葉黃了枯了就心疼得不得了,立馬提水去澆。俺把這座山當成自己的生命,活著就操心著這座山。”
下午4時,夫婦倆領記者參觀了他們的菜地。在香樟樹前,齊巧轉說:“這樹藥用價值可高,治拉肚渾身疼。我還種有何首烏、杜仲,都是藥材。”
齊巧轉說起遠景規劃:“準備在南山坡東、西兩側建兩個涼亭,還想在南邊建個大儲水池,在山頂建個噴水龍頭,把抽到山上的水從龍頭噴到下面儲水池里。老太太們上山曾摔倒過,還想在山門前建條公路和停車場……”
太陽落山記者離開時,張運來送記者下山。記者問:“您老兩口在山上干20年圖個啥回報?準備干到啥時?”
“一到收獲季節滿山都能聞到果香味,十里八村來人都能吃個新鮮,這不都是回報?俺老兩口不圖任何回報,就是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座綠山,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張運來說。
76歲的村民陳龍圖告訴記者:“幸虧他老兩口堅持下來了,別人沒人愿意天天在山上干。”梅修武說:“老兩口把荒山治理得多好,如果都像他們,荒山荒地根本就不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