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教書
代課教師最多堅持一年
扇子林教學點的面積特別小。一個中等的院落,不到500平方米,兩間教室,11個學生分成4個年級。還有一間曾經的教室,現在是廚房、校長室、閱讀室兼宿舍。
磚混結構的教室,窗明幾凈。課桌、書本和校服、文具都能與鎮中心小學相提并論。一臺42英寸的新電視,一臺電腦,還有教室對面尚未裝修的兩間廚房,這些都是近10年來,靠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而之前,全靠徐德光一個人去操勞。在扇子林小學的歷史上,來往的代課教師最多就堅持一年,例外的只有徐德光和他的第一屆學生陳道坤,一個堅持了37年,一個跟著老師堅持了20年。
為了修學校,徐德光曾打過工。他砍過柴去賣,開過拖拉機搞運輸,也是村子里第一個想出用馱馬旅游來賺錢的人。2000年,長年在山里攀爬的徐德光開始患有嚴重的風濕。他想,如果能買一匹馬,不僅可以省時省力去上課,周末還能靠旅游賺錢。
為此,他用個人積蓄買了一匹白馬,起名叫“白龍”。十年間,他和“白龍”每天在6公里的羊腸小道上跋山涉水去上課。而周末,他就在家附近的森林公園靠給游客牽馬游玩來補貼教學。
37年堅守
工資從9元漲到2000元
如今,“白龍”已經退休在家,一只眼睛已經失明。接替它的是一匹小黃馬,徐德光給他起名叫“黃騮”。
有一次下雨,徐德光騎著“白龍”去接學生上學,“白龍”腳下一滑,眼睛被樹枝劃傷失明,而徐德光則直接從馬上摔下來失去了知覺。幸好有村民發現了他,將他扶回家,經醫生診斷為胸肋骨折。
徐德光的嗓子因為吸入粉塵過多和長期走在潮濕的山路上而沙啞,但他卻不肯做手術。
1975年,高中畢業的徐德光,在生產隊的保管室里開始了教學生涯。當時每月工資9元錢,邊在生產隊里賺工分邊教學。這還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學校里只有7名學生,分成一、二、三年級三個班。過了一年后,徐德光覺得還應該有更多的孩子來上學,為此,他從教學點出發逐戶家訪,到最遠處的農家走訪,爬山要3個多小時。
1978年,當地生產隊把保管室賣了,在旁邊用黃土泥巴夯了三間教室,只有兩米高,二十多個學生就分年級在三間教室上課,徐德光就在三間教室跑來跑去。如果遇上雨天,教室里都是水,學生光著腳踩在水中,徐德光心疼得要命,他只能在教室外燒上幾堆火,待學生下課后暖暖身子。
1983年,徐德光的工資增加到27元,全為學生墊付了學費。
1990年,經過改建后的泥巴墻教室被大水沖垮,他在離原校址不遠處修了三間教室,班級增加到四年級,學生增加到四十多人。這時他的工資增加到60元,后來又增加到120元。
2002年秋,一陣大風將學校房頂瓦片全部掀翻,為了不耽誤學生的課,他想方設法籌措經費買了一萬塊瓦,租了十幾匹馬,在3天內修復了屋頂。
徐德光學會了理發、做飯、補衣服、建房子,能讓山區孩子吃好、穿暖、來上課就是他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