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碗”的奧運圣火熄滅,但一場奧運營銷卻悄然開啟。不管英國經濟是在“后奧運時代”雨過天晴還是綿綿長雨,大洋此岸的中國都拉開了另一場激戰。
對于中國的奧運冠軍們來說,比賽并沒結束,搭著倫敦奧運旋風,他們又將在商潮中展開另一場拼搏。在當下的注意力經濟時代,一個圍繞倫敦奧運會金牌轉圈的中國體育明星商業價值體系也由此開始構建。
體育市場渴望超級明星
在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所在的北京體育館路周邊,集中了十幾家體育代理營銷公司,這里是最有代表性的奧運營銷戰場之一,每一家公司、每一個職業體育經紀人,都正對每一塊奧運金牌所有者“伺機”而動。
自從中國“首金”產生后,一家體育營銷公司的丁總便開始集中資源,欲從中分得一杯羹。“奧運冠軍頭銜的時效長,至少可以延續4年,比世錦賽等項目的商業開發價值更高。”丁對記者說。
在丁總們看來,奧運冠軍是體育營銷的香餑餑。隨著姚明、劉翔等國內一流體育明星走過職業生涯巔峰期,體育市場對于新的超級明星非常渴望,而倫敦奧運會產生的一批冠軍中,正不乏他們需要的人選。
記者在走訪的幾家公司中注意到,倫敦奧運會的30多個金牌得主都被不同程度地被列入了可能的營銷計劃。尤其是在奧運會上摘得400米、1500米自由泳兩塊金牌的孫楊,已經被多家公司塑造成“體壇新一哥”的形象,其個人商業價值“起步價”就被評估超過1000萬元;年僅16歲的游泳“雙冠王”葉詩文也有了其獨特的價值坐標;奧運會男子20公里競走金牌得主陳定和獲得擊劍男子花劍個人冠軍的雷聲也憑其俊美外表被視作充滿“正能量”;此外,吳敏霞、何姿、曹緣、張雁全、郭偉陽、汪皓等奧運冠軍的代言起步價也被代理商劃定在150到200萬元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