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節目中被砸的現代仿品。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一檔開播6載的鑒寶節目,一個開幕3月的文物展覽,一位收藏協會的部門主任,掀起了一場波及甚廣的論爭。探究這場論爭的背后,則直指近年來收藏市場的種種鑒定亂象。
由王剛主持的鑒寶節目《天下收藏》已開播6年,其中有“當場砸贗品”的環節。5月17日起,北京電視臺與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真“假”藏品對比展。該欄目從被砸掉的300多件“贗品”瓷器中選擇了30余件有代表性的,同首都博物館的40件(套)館藏珍品進行對比展覽。
展覽開始的前三個月,似乎風平浪靜。8月19日,《廣州日報》刊發了該報記者撰寫的專題報道,文中引用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等的觀點稱,這檔鑒寶節目“所砸掉的‘贗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一石激起千層浪,圍繞王剛所砸藏品真偽、節目是否“找托買假”等,眾多媒體紛紛刊發報道、評論。
針對外界的質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韓勇和“終審判官”香港永寶齋齋主翟健民的態度都很明確:“我們絕不可能砸錯!”
北京市文物局則在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經市文物鑒定委員會4位專家重新認定,被砸的40件藏品都是現代仿品。
然而,首先發出質疑的姚政,并不認可北京市文物局所做的聲明。這一事件,是否還將繼續“發酵”?
近日,中新網記者走訪展覽現場,并采訪事件當事人,以追蹤該事件的后續進展。
質疑者聲音:做司法鑒定敢不敢
首先對《天下收藏》欄目發出質疑聲音的姚政,21日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的電話采訪。他表示對這個節目的懷疑由來已久,只是一直沒機會去現場。真假藏品的展覽開幕后,他在5月底帶著5個懂瓷器的鑒定師去參觀,一看之下大吃一驚。據其介紹,這個展覽的所謂“贗品”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真的,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甚至達到國家二級文物以上的標準。到目前為止,他曾先后組織了五、六批人去看展覽,認為“贗品”基本都是真的。
對于外界質疑他們“隔著玻璃”怎能鑒定的說法,姚政表示“上手”只是文物鑒定其中的一個因素,并不是絕對的。不“上手”也能看出東西真假。比如有件白釉的,他們講是陰刻紋飾,但這件東西恰恰是陽刻。這是眼睛很簡單就能辨別出來的。
在姚政看來,在收藏界里,真的假的不那么難辨。就像一個農民,區別韭菜和小麥很簡單。只要玩過一年瓷器的人,對新舊、高仿的,不難辨別。
“砸贗品”是《天下收藏》欄目在國內多檔鑒寶類節目中較為突出的一個特色,同時也是招致非議最多的一點。姚政認為,這種行為其實是誤導了百姓。
姚政說,高仿品是不是藝術品?毫無疑問,所有的高仿品,都應該屬于藝術品。一百年后這些東西,都會成為古董。如果現代人做的瓷器,都被當做贗品砸掉的話,文化是不是也會出現斷層?有些常識性的東西他們都不懂。即便是贗品也不能砸。很多華人華僑對這個節目深惡痛絕。
姚政表示,下一步肯定要和國家文物局、首都博物館、北京電視臺交涉,要提出本方的訴求,“我們要求博物館立刻停止這個展覽,因為誤導老百姓”。
對于北京市文物局專家組做出的判斷,姚政并不認可。他認為,首先,北京市文物局是這個展覽的主辦單位,此舉等于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其次,這次鑒定是靠眼學還是儀器的?
第三,哪些專家參與了鑒定,敢不敢負法律責任?
第四,“我們提出做司法鑒定,你們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