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人微博上稱自己喝了一瓶酸梅湯后開車,竟被交警查出酒駕,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爆料,不僅是酸梅湯,食用了藿香正氣水、蛋黃派等食品后,也有可能會“被酒駕”。那么究竟這些食品會不會引起“酒駕”呢?什么是食品或藥品是開車前不能吃的呢?8日上午,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張玉林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時,解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張玉林介紹,測定司機是否飲酒或者醉酒,是通過測定其呼出氣體當中的酒精含量來進行的,達到了一定標準才顯示為飲酒、醉酒等不同等級。“食用酸梅湯、蛋黃派、腐乳、蛋黃派、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醉蟹(螺、蝦)、糟雞(肉)、啤酒鴨、酒釀元宵等,正常情況下,食物里或者食物代謝物中僅有少量酒精,應該不會超標。”
“如果發現超標,這里面有兩個問題。”張玉林說,一是標準是否合理。如果標準過高,就會導致正常食物中和代謝物中的酒精都被認為是飲酒,這就應該適當調整指標;第二是測定儀器的敏感度問題。任何測定的儀器都有一定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敏感度高的儀器,有可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酒精量時就顯示飲酒,過于敏感,儀器測定出來的結果不一定是真實結果。“如果因為正常食用上述食品而查出酒駕,這說明標準或者儀器有問題,不能用科學依據來衡量。”張玉林對記者說。
此外,張玉林建議,如果食用了能引起發困的藥物,如抗感冒藥、鎮靜劑等應休息一會兒再開車。“查酒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大眾健康。酒后易犯困,神經敏感度降低,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這些副作用而引起的。因此,只要能引起這些癥狀的食物和藥品服用后都不建議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