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補齊“短板”
專家認為,醫改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僅靠地方財政投入很難支撐衛生事業發展之需,各級政府應盡快建立基層醫改配套投入的長效機制,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常運轉,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情況認真摸底,將其從建設和改造負債中解脫出來,更好地為群眾健康服務。
“國家應規劃布局,對欠發達地區上規模的民營醫院給予扶持,幫助其吸引、留住人才,在水、電、房屋、土地政策上享受與公立同等待遇。”貴州省衛生廳醫政處處長劉志遠說。
有輿論指出,基層醫改“有破必有立”,不能只“破”不“立”,例如舊的“以藥補醫”制度革除了,新的后續政策跟不上,配套政策不健全,醫藥體制便會“斷檔”,將導致基層醫藥市場和醫療秩序混亂的“后遺癥”。 貴州省政協委員李梓建議,必須及時增補基本藥物目錄,理順基層衛生投入體制,區分不同項目、不同渠道的資金,補足基層醫療機構因為實行基藥制度產生的虧損。同時,擴大基藥制度覆蓋面,保證藥品采購方便、配送及時、價格合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績效工資制度。
還有專家建議,針對群眾認可、療效直接、價廉物美,而又不在省定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品,可以將其列入縣級財政補貼的藥品范疇,最大限度滿足基層用藥需求。
“目前亟待解決的就是面對醫改基層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任廷松建議,參照教育系統對民辦、代課教師的政策,一次性買斷工齡,解決赤腳醫生的后顧之憂。同時,加大對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人事部門在招收如放射、麻醉等冷門專業人才時適當放寬政策,逐步解決人才問題。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