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天文臺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今年立夏的準確時間為5月5日10時20分。天文專家表示,社會上流傳的立夏時間其他版本可能是由于編印時的粗心所致,以致以訛傳訛,肯定是不準確的。公眾一定要以國家天文臺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為準。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5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開始。從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后,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是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蛄(即螻蛄)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天文專家表示,立夏時節,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據了解,我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古時,迎夏的隊伍穿的禮服、佩的玉、坐的馬車和馬、甚至于車上的旗幟都是紅色的,這象征著熾熱的夏天就要來了。
立夏這天,我國民間還有很多趣味習俗。立夏當天,我國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們會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吃過“立夏飯”,還有“稱人”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