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也需要“外援”?
近日網絡上曝出意大利在北京設立的知識產權辦公室經過1年的調查發現,中國市場上有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業,并已經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申訴。
不少網民對此戲謔地稱:中國足球不給力花大錢引進外援也就罷了,消費品打假難道也需要“外援”?
據了解,國內的這些冒牌企業在宣傳時號稱自己是意大利品牌,但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而且這些貼著偽意大利品牌的家具、床墊動輒上萬元的價格,高得連意大利方都震驚了。追求品牌的時尚人士你們傷不起啊,高價買回的洋品牌原來只是“假洋鬼子”?!
在市場經濟中,出現假冒偽劣產品本屬正常,但當“李鬼”遇到“李逵”,打假者不是本地“捕頭”竟是洋“外援”,人們不禁要問:有關部門哪里去了?為何總是這么神秘?
“自主創新”“走出去”的口號近年喊得震耳欲聾,但假冒偽劣產品所產生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是我國產業升級改造的“勁敵”?!凹傺蠊碜印敝詸M行霸道,除了違約賠償成本較低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關部門監管不力。
假冒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監管部門不止一個,為啥偏偏讓外國人給發現了?有關部門應以此為鑒,負起“守土”之責,要知道意大利“外援”來華不僅僅是打假,打的更是有關部門的臉。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