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情,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曾經從北京回河南某城的鄭茜,上個月“逃回”北京,結束了和男朋友的“愛情苦旅”,領到了結婚證書。
鄭茜畢業于北京某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會計專業,男朋友是同校同學。兩人一個家在河南,一個在新疆。“為了在一起,畢業后我們選擇留在北京,以為我們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專科學歷讓兩人在名校云集、人才扎推的大城市“嘗到了現實的滋味”。半年過去,兩人沒能找到一份正式工作。
鄭茜的父母一直堅持女兒回家,更反對女兒選擇這個工作沒著落的男朋友。“當父母得知我們一直沒找到工作,急得差點到北京來抓人了。”
無奈之下,身為獨生女兒的鄭茜決定暫時向父母妥協。她與男友約定:“你在北京等我,我先回去做他們的工作,等他們氣消了,我就回來找你。”
父母設法幫助鄭茜進入一家事業單位做會計。然后開始給她安排各種相親。
“我們都很執著于這份感情,但卻沒有把握會不會有未來。我們每天都偷偷打電話,也經常在電話里吵架。”鄭茜決定報考注冊會計師證。她的想法很簡單:“這個考試含金量高,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有了好工作,父母就不會反對我回北京了。”
整整兩年艱苦的學習,鄭茜憑著這個信念堅持下來了。考試通過了,男朋友從北京趕來祝賀鄭茜。“那天陽光特別好,我們倆都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鄭茜說。父母看到女兒拿到了注冊會計師證書,也心疼女兒對感情的堅持,終于做出讓步,同意女兒回北京。
鄭茜很快在北京一家國企找到會計工作,月薪5000元。男朋友幾經波折,也有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
鄭茜喜歡聽王菲的那首《因為愛情》,“因為愛情,不會輕易悲傷,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她很慶幸自己堅持愛情,最終成就了一段傳奇。
網友坐論“北上廣”:
“池莉V”:一個年輕人對我說,一年前逃離北上廣,在二線城市呆了半年,又逃回了北上廣。生活的幸福指數不是單純的收入支出比決定的。我給他的建議是: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會是樂土。幸福感可以發自內心。
“Eric煜”:職場不會有天壤之別,但城市的公共設施氛圍房價工資會有很大不同,擇業前應該想想“逃離北上廣”和“逃回北上廣”。
(注:為尊重個人意愿,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記者手記:夢想終會照進現實
在張萍萍順義的“家”里,我見到了她,干凈的牛仔服,隨便挽著的發髻,神情平淡。她平靜講述自己的故事。“平靜”背后是什么?是在選擇城市的同時,也被城市選擇的失落?還是對“夢想無法照進現實”的無奈?
作為一個同樣在這個大城市“漂泊”的外地女孩,我和張萍萍一樣,在城與城之間糾結與選擇。
或許某個城市里還有另一個張萍萍,在那里,她或許會在一個有陽光的午后,披著柔軟的毛衣,隨便寫幾行文字,倒一杯清新的花果茶……她打開窗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新華網記者姜春媛)
記者手記:有希望就有前途
采訪對象吳海這樣評價北京:“至少,這里比較公平。”
現實是殘酷的。很多人三十“立”不了,很多人的青春無處安放。這一代年輕人生長在改革開放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與此同時,他們感受著由于發展變革和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矛盾和困擾。
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相信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我采訪的人物是幸運的。故事的最后,他們憑借運氣和努力,開始了嶄新的未來。這也許能激勵辛苦奮斗的你,不放棄,不拋棄。因為只有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新華網記者陶葉)
新華網快評:讓進出“北上廣”不再成為一個話題
年輕人要正確定義自己的人生。如果只把生活定義成房子、車子和金錢,急于滿足物質的欲望,而沒有理想的附著,自然就無法獲得心靈的充實和滿足;每個還在路上的年輕人不妨把生活定義成多選題,除了必要的物質享受,更有為了理想而打拼的精神、張力和胸懷,這樣在困難面前就會甘之如飴,人生的路也必然會越走越寬。
>>與記者微博互動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