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拉高速是京藏高速部分在河北路段的舊名,按照國家規定2010年7月后都應統一規范為京藏高速。
舊名沿用 繞行十余公里
由于記者一路了解到呼和浩特到張家口的情況也比較良好,于是決定就以張家口為本次采訪的終點。
時至正午,記者一行駛出京藏高速,經過緯三路收費站到張家口市區用午餐。餐畢,準備原路返回,但在剛通過張家口緯三路收費站駛入高速公路引道時,記者面前就出現了一個分叉路,從路牌的指引上看,向左是開往承德,向右則是指向“丹拉高速”。
我們的司機雖有20余年的駕齡,但由于是第一次來張家口,面對這樣的路標也是一臉茫然:承德顯然不是記者此行的目的地,而“丹拉高速”從未行經過,且這個名稱沒有被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
京藏高速哪里去了?這讓記者一行足足困惑了5分多鐘。
最終,大家拼湊出的記憶是:我們是從指向承德的這條道路進入張家口的。于是決定原路返回。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沿途完全陌生的環境,讓記者感覺到離京藏高速越來越遠。
果然,在駛出將近7公里后的五一路收費站,記者從工作人員處打聽到,丹拉高速其實就是京藏高速。于是記者只好掉頭反向而行。
在駛回京藏高速的近20公里的路程中,記者觀察到,除了一個路標在丹拉高速下方標示了京藏高速以外,其余路標只寫有丹拉高速。
資料顯示,類似記者遭遇的“一路多名”現象的出現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在我國高速公路建設早期,命名一般由各省根據項目建設路線走向的起終點地名確定。如目前的京藏高速公路(G6),在北京被命名為八達嶺高速、京昌高速,在河北則被稱為京張高速、丹拉高速,而到了內蒙古,它又有呼集高速、呼包高速等名字。這種“一路多名”的命名方式,給跨區域出行的人們帶來極大不便。
2004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確定我國的高速公路網由7條首都放射線、9條南北縱向線和18條東西橫向線組成,簡稱為“7918網”。同時,為克服“一路多名”帶來的弊端,我國在2007年制定發布了《國家高速公路網命名和編號規則》,從當年7月開始在全國組織開展國家高速公路網命名和編號實施工作,并計劃在2010年7月底前完成。
但從目前記者體驗的情況看,這項工作的進行并不徹底。據記者了解,類似情況在其他個別地區仍然存在。而除了交通管理部門以外,記者發現,包括百度、谷歌等公司在內,其提供的電子地圖服務,也存在沿用舊名稱的現象。
來源:人民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