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蜂蜜前,趙蕓逸先讓顧客看貨色。
“蜂蜜男孩”是名大二學生
他的夢想很小:希望假期賣蜂蜜的錢,湊夠新學期的學費
對這種做法,有人說“感動,心頭那根弦被再次觸動”
有人說“湊學費只能成為賣蜂蜜的動機和動力而非廣告”
昨天下午,我在桐柏路見到趙蕓逸時,有點意外。
突然想起2009年8月份,我在天明路掃街時,曾拍過“蜂蜜男孩”一張照片,當時沒有刊發。
“今天已經賣了260塊錢,刷新了我賣蜂蜜以來的紀錄。”趙蕓逸樂呵呵地把手中一摞零鈔,放到三輪車座上整理一下,然后用牛皮筋捆起來,放到塑料盒里。
趙蕓逸老家在南陽淅川縣,2009年跟打工的父親來到鄭州租房生活。現在,他是華中農業大學一名大二學生。
這個暑假,趙蕓逸依舊騎著那輛破舊的三輪車,奔走在街頭,用賣蜂蜜的錢來籌集新學期的學費。
“賣蜂蜜,湊學費”6個字,給他帶來不少生意
趙蕓逸的三輪車,看起來很簡單,卻很花哨。
除了車上4個裝著蜂蜜的白色塑料桶外,一塊插在三輪車前面的紅色招牌,格外引人注目。
“賣蜂蜜,湊學費”,這塊招牌,是趙蕓逸的父親在2009年時掛在三輪車上的。
“有大桶嗎?這個太小。”徐先生站在三輪車前,盯著三輪車上的牌子,看了幾秒鐘,轉過頭來告訴趙蕓逸,“我給別人買的,瓶子小了不好看。”
趙蕓逸趕緊彎下腰,雙手在三輪車的空瓶堆里扒起來。
幾秒鐘后,他拿起一個稍微大一點的透明塑料桶,一臉微笑地望著徐先生:“這個夠嗎?最大的了!”
“唉,沒有再大的了?要是沒有,就把這個桶裝滿,越滿越好啊。”
“3斤,54塊錢。”半蹲在電子秤旁邊的趙蕓逸盯著數字,大聲讀出重量。
“多少都行,多少都行。”徐先生付過錢后,笑呵呵地離開。
“大姐,您要的蜂蜜正好2斤,36塊錢。”幾分鐘后,趙蕓逸又賣了一小桶蜂蜜。
“36啊,好的,好的。”李女士趕緊掏出錢包,意外發現錢不夠。
她轉過身去,把一張銀行卡遞給老公:“快點,去旁邊銀行取錢。”
“呵呵,不好意思。”李女士說,原本沒有買蜂蜜的打算,但看到趙蕓逸三輪車上的幾個字,停下來買點,“反正都要吃,啥時候買不是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