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記者在合肥農資市場輕松購買到的“乙烯利”植物生長調節劑(7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健 攝
外表紅彤彤的西紅柿,捏起來硬邦邦的,切開后籽是綠的,吃起來像是沒長熟;黃瓜通身碧綠帶刺,“身板”筆直,頂上還有一朵小黃花……這些外表誘人但似乎有些“異常”的蔬菜,在各地菜場并不少見。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連日來在山東、安徽、江蘇等地調查發現,這些蔬菜不少是在還沒有成熟時被抹上“催熟劑”,提前上市,進入百姓餐桌的。令人擔憂的是,催熟劑是否可以隨意使用,到底有沒有害,有關部門竟給不出明確說法。
催熟劑成“法寶” 蔬菜難逃“一抹”
西紅柿“一抹”就變紅——“現在市場賣的西紅柿,別看外皮是紅色的,切開后籽卻是綠色的,捏起來還硬邦邦的,搞不清是熟的還是生的。”安徽合肥的徐女士說起西紅柿時有點納悶。
近日,記者在合肥市芙蓉路菜市場隨機采訪了數位消費者,他們均反映,包括西紅柿、黃瓜在內的多種蔬菜,雖然看起來成熟了,但吃起來味道卻變了,不像是自然熟的。
安徽省最大的“菜籃子”——合肥周谷堆蔬菜批發市場,接受采訪的多位菜販坦承,為提前上市、增加效益,很多菜農在蔬菜未成熟時,使用一種叫“乙烯利”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用來加速蔬菜成熟。
山東壽光一林姓菜農表示,“乙烯利”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當地使用比較普遍,在黃瓜等開花之前涂抹到花莖處,或是在形成果實之初涂抹到果實上。
黃瓜“一抹”就變粗——壽光王姓菜農說,他家黃瓜地里用的是“綠直靈”(另一種催熟劑),從幼苗時開始打,一茬黃瓜要打五六遍。
安徽菜農馬大爺說,使用了植物“激素”,一般瓜身會變直變粗,頂花色澤鮮艷不易脫落,刺細長扎手。而正常成熟的黃瓜,頂花會枯萎、自然脫落,外形比較彎、個頭也不大。
長期販運蔬菜的曹老板告訴記者,現在菜農用“催熟劑”很普遍,很少人能等到九成熟再摘下來銷售。“批發市場里外地來的很多經過催熟的西紅柿,比我們本地正常長的賣相好看、更受歡迎,且價格賣得也要高一些。”
記者在山東、安徽等地一些農資市場了解到,幾乎每家門店都出售各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店主們普遍反映銷路很好。一位店主說:“誰家大棚不用這個?幾乎是100%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