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學位門”警示:高校體制改革亟待深化
“學位門”事件在網絡上雖然尚未平息,但其帶來的思考卻發人深省。對此,《高等教育研究》雜志編輯駱四銘表示,獨立學院這一辦學體制有其歷史合理性。依托公辦名校的優質資源舉辦本科層次的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是世紀之交中國高校辦學體制創新的重大舉措,是特定歷史時期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結果。獨立學院的舉辦,既維護了國家對高等學校的控制權,即嚴格控制學位授予權,又吸納了大量的社會資金,如不采取這一措施,這批資金完全可能流向國外。同時,獨立學院還為一大批適齡青年提供了較高質量的教育。正因為如此,國內外高等教育研究者對獨立學院這一辦學形式予以了高度關注和評價,將其視為“中國模式創新”的組成部分。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華中科技大學獨立學院的學位授予引起的爭議,說明這一體制改革還有待深化。獨立學院是兼具公立和私立高校的一種混合型高校,此類高校辦學之初,其吸引學生的優勢是名校學歷學位所代表的政府公信力,如何保持和鞏固這份公信力,是政府、母體學校和獨立學院三方的共同責任。
東北師范大學學生就業中心主任王占仁說,母體高校向其獨立學院優秀學生授予學位的做法,其激勵作用是明顯的,但必須杜絕濫發母體學校學位的行為。
王占仁說:“獨立學院學生申請母體學校的學位,應該達到母體學校有關規章制度的要求,比例應從嚴控制。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要出臺有關政策,明確在學位授予問題上獨立學院、母體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責權利。”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