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特區政府公開的公務賬單讓內地人民又羨慕感慨了一把。
以節慶宴會賬單為例,香港特區政府2008年花費190.1萬港元,2009年花費202.3萬港元,2010年花費217.1萬港元,而這些酒會的出席人數都在1000人到3000人之間。香港特區政府不僅公布了宴會的賬單,甚至連菜單都公布,讓人深刻領會了香港特區政府的透明、公開和嚴格。
對于政府人員的公務宴請,香港特區政府規定,在安排宴會時,除了得體之外,鼓勵宴會上盡量只點六道菜或以下,并把吃剩的飯菜包好拿走,堅決排斥奢侈浪費,申明:政府人員要以身作則。
相比香港特區政府的“摳門”,內地某些省市政府的宴會花費可謂是“豪華闊氣”。不說前一段時間曝光的上海某紅十字會的“天價飯局”,甚至內地一個很小的地級城市的公務宴請賬單都要遠遠大于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務宴請賬單。難道他們的公務要比香港政府人員的公務繁忙嗎?顯然不是。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賬單”背后,是香港市民監督的眼睛。在香港,一個部門公開的財政預算、支出情況常常厚達數百頁,反觀內地一些地方政府,公務支出的“賬單”不是看不到,就是“糊涂賬”,或者“迷魂陣”。這些部門嚴重的心虛表現、傲慢的態度,都引起越來越多民眾的不滿。
毛主席曾說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公務消費的一餐一飯關系民心,要得民心,公務消費就一定要公開透明,公開讓民眾知道,還要將內外監督、民主監督有機結合起來。
能公布還敢公布“賬單”,才是有自信、有公信力的政府之所為。希望今后內地會有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公開“賬單”,讓民眾了然納稅人的錢都花哪里了,花得值不值,對不對。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