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五大變化
第八次抽樣調查顯示:干部工資性收入及家庭人均收入增加額與增幅均達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干部對國家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預期信心普遍增強
這是一條不斷躍升的統計曲線——
廣州軍區某部49%的干部家庭有了私家車;南京軍區某部干部私家車年遞增率超過16%。
這是一條令人鼓舞的喜訊——
2010年3月,山東省煙臺駐軍部隊百余名青年官兵順利辦妥市政府分配的經濟適用住房手續,這意味著他們在第二故鄉擁有了面積90平方米左右、個人擁有產權的經濟適用住房。
私家車進軍營,軍人在駐地擁有經適房,早已不是新鮮事。剛剛完成的第八次全軍干部及家庭生活基本情況抽樣調查統計顯示,反映干部家庭收入水平、消費結構、主要耐用消費品、居住條件環境、儲蓄與欠債等5項指標,與“十五”末相比發生明顯變化。
變化之一,干部工資與家庭收入水平穩步提高。2010年12月底干部人均月收入5373.14元,是“十五”末期的2.61倍,年均增長率為21.19%。干部家庭人均月收入2637.62元,是“十五”末期的2.41倍,年均增長率為19.21%。增加額與增幅,均居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水平。
變化之二,干部家庭消費結構優化升級。2010年干部家庭月人均支出為2703.6元,是“十五”末期的1.89倍,消費性、非消費性支出為1618.55元、1081.23元,分別是“十五”末期的1.91倍和1.64倍。91.05%的家庭因購買商品房、經濟適用房而主動欠債。用于購房、建房等滿足享受型需要的支出,占非消費性支出的62.53%,比“十五”末增加近5個百分點。
變化之三,干部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步入更新換代時期。冰箱、洗衣機、空調、淋浴熱水器早已成為尋常用品,而今每百戶干部家庭小汽車擁有量也由“十五”末的2.01輛增加到現在的16.51輛,增長7.21倍;電腦由58.84臺增加到84.54臺,比“十五”末增加43.68%。
變化之四,干部家庭居住呈現出由“有房住”向“住好房”的良好發展態勢。“十一五”末,干部家庭戶均住房建筑面積達73.28平方米,通過購買集資房、安居房、經適房和商品房,已有36.99%的干部家庭擁有部分或全部產權的住房,比“十五”末提高14.31個百分點。
變化之五,干部家庭存款比例明顯提升。到2010年底,42.53%的干部家庭擁有不同程度的儲蓄,被動欠債比例為7.63%,比“十五”末下降6.64個百分點,處在自1996年開展抽樣調查以來的歷史最低點。
“水漲船高”的制度支撐
逐步建立工資津貼體系:與國家公務員工資制度相銜接,向基層傾斜、向一線部隊傾斜,津貼補貼體現軍事職業特點,隨軍配偶無工作期間基本生活和養老保險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有效接軌
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時任海軍某水警區政委的陳儼用經濟學思維思考部隊建設問題,正式向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遞交關于制定軍人工資福利待遇法的議案。
這只是我軍干部工資福利制度不斷走向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軍隊干部家庭生活發生的可喜變化,源于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穩定發展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源于軍委、總部通過建立和完善工資福利待遇體系,為改善提高干部待遇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