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應用場合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凡客體”“咆哮體”廣泛流行于網民中,涉及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媒體工作者和教育相關工作者。“經常上網的人,對新鮮事物接受比較快的人更能接受各種網絡文體”某房地產網絡公司人士說。“80后、90后追求個性,彰顯自我的新一代喜歡凡客和咆哮”北京某高校在讀研究生說。在某平面媒體工作的記者稱“網絡達人、經常泡在網上的人和接觸網上東西比較多的人,能在一地范圍或圈子內發明或引導網絡流行語的人更偏愛更鐘情于‘凡客體’和‘咆哮體’。”“凡客”和“咆哮”流行如此之廣泛,該如何看待和對待?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師侯靜認為,“只要是在不觸碰道德底線、在不傷害別人利益和感情的原則下,可以借助于‘凡客體’或者是‘咆哮體’來展現自我、表現個性,發泄自己。”她說,“隨著網絡文化的流行,人們個性表達的需求越來愈強烈,情緒自由宣泄的訴求愈來愈迫切。‘我就是我,我是與眾不同的,我高興了我要表現,我憤怒壓抑了我要宣泄’的想法在年輕一代中愈發凸顯,在這種背景下應時出現的‘凡客體’‘咆哮體’迎合了當下人們的這些需求,有利于人們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發泄憤懣,在這個意義上有益于其身心健康。”
“現代人處于生活的快節奏中,時時刻刻感受到來自于工作、家庭、住房問題、醫療問題、教育問題的種種不適應和形形色色的壓力,緣于此人們需要有發泄的窗口和疏通的渠道,再加上網絡水軍的推動,‘凡客體’和‘咆哮體’走紅網絡自然就不足為奇了。”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教師紀連海表示,“網絡文體,尤其是類似于‘咆哮體’應該區分使用的場合,其用在私人感情領域的情緒宣泄是可以的,也是非常適合的,但是如果將之用于工作中、生活里確是荒謬至極的。”
也有專家表示自己的擔心:畢竟網上排解心理壓力即使有一定效果但不會持續,況且人們最終要落實于現實中,如果網絡的發泄讓人在現實生活中越發退縮,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畢竟,我們還是生活在現實中。“凡客”很個性、“咆哮”很暢快,但是使用要因時因地因場合。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鄧京荊